陝西渭河污染由重轉輕 出境水質歷史最佳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陝西渭河污染由重轉輕 出境水質歷史最佳

2015年12月09日
摘錄自2015年12月8日中國新聞網西安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渭河是黃河第一大支流,陝西境內河道達512公裡,養育當地六成以上的人口,是陝西的母親河。隨著經濟發展及人口劇增,渭河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出現了洪澇頻發、水質污染、生態惡化等問題。

為緩解渭河汙染狀況,自2011年2月起,渭河陝西段確立了渭河三年變清行動方案。目前,渭河水質已從重度污染改善為輕度污染,逐漸恢復河流水功能。近期的檢查顯示,其水質優於國家考核的四類水標准,達到歷史最好水平。2015年,陝西將繼續出台新的三年行動方案。

雖然渭河正在逐漸恢復,但在渭河沿線存在不少化工企業,企業廢水存在不穩定性和偷排偷放的隱患。加之監管上存在盲區,農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數據顯示,每處理1萬噸污水大約產生5噸污泥。這些污泥中富含病原微生物、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統計結果表明,渭河沿線每天產生的污泥為1743噸,其中西安1262噸。如治水不治泥,等於未治污,污泥的妥善處置將是未來渭河水質保証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