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中國的貨品貿易、還是加入TPP,都顯示了貿易全球化是不可逆的世界趨勢,面對大國農產品的競爭,台灣如何在國際貿易的談判場合謀取一絲生機?貨貿的談判桌上,我方政府部分開放了的敏感性農產品,這些主要「消費量以進口為主」的農產品可能為,蘋果、可可、小麥等國內產量小宗的作物。挑選非本國主力農產品作開放,利用農業支持工業的談判策略,希望能減少對本土農產業的衝擊。
1.長良農塘 花嘴鴨棲息 農民憂
農委會農糧署補助長良有機集團栽培區設置農塘,以利農民灌溉及生態,結果引來大批花嘴鴨棲息。由於花嘴鴨好吃稻秧根部的穀粒,農民憂心「美意變傷害」,影響收成。長良栽培區耕作47公頃的東豐拾穗農場經理鍾國旗說,花嘴鴨喜歡有水的地方,這幾年陸續在當地出現,最多時曾有上千隻。長良是有機耕作,絕不能用農藥毒殺花嘴鴨,所以只好靠人力,包括放沖天炮,以及晚上輪班以燈光等嚇走花嘴鴨。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將了解及尋求改善之道。 2015/12/30 聯合報
2.天敵蟲供不應求 苗改場徵求技轉商
紅嫩可口的草莓讓消費者愛不釋手,不過,由於草莓在生長期間容易有各式病蟲害,農民會施以大量農藥,食安問題因此令人憂心。農委會苗栗農業改良場這兩年致力於「以蟲剋蟲」的生物防治技術,以天敵昆蟲釋放田間,效果相當不錯。不過,由於天敵昆蟲供不應求,苗改場今天(15日)舉行記者會,徵求技轉商,希望能夠將技術技轉給業者,以提供幼蟲和卵片給需要的農民。苗改場也指出,使用生物防治技術種植的草莓由於沒有受到農藥殘害,銷售價格更好,也能提高農民的收益。 2015/12/14 中央廣播
3.胡麻田觀摩 農改場教栽
台南區農改場與善化農會合作舉辦胡麻田間觀摩會,近年因為爆發食安油危機,導致國產胡麻油爆紅成為搶手貨,也吸引農民有意願栽種,農改場人員前來教導栽種方法、提升產能增加農民收益。觀摩會吸引許多在地農民參與,拿著資料仔細聽著農改場人員針對胡麻施肥、田間管理等建議。
善化農會總幹事洪錦秀也表示,農會與農民契作以高價收購胡麻,但農會要求也高,將為胡麻進行三百多項的農藥、重金屬、黃麴毒素等檢測,未來也將推動產地標章,為農民的產品、消費者的權益把關,目前已經委託善化區公所代為申請。 2015/12/29 自由時報
4.小米加工 脫粒省工機械 台東農改場示範觀摩會
為有效解決小米採收後以人工分段進行脫粒脫殼作業,造成耗時費工的問題,臺東農改場研發並推廣小米脫粒脫殼一貫化作業省工機械,於104年12月24日上午假金峰鄉壢坵社區活動中心舉辦「小米脫粒脫殼一貫化作業省工機械示範觀摩會」。以特製的篩網及旋風分離桶,進行小米篩選及輸送,將脫粒及多段脫殼作業串聯,可提升效率約3.5倍。陳場長信言表示,小米是原民重要文化象徵,臺東場正積極發展小米田間及採收後各項省工機械,希望藉此次觀摩會能提升小米生產效率及收益,並形成產業吸引年青人回鄉發展活化部落。 2015/12/25 公民新聞
5.農試所研發微生物制劑 殺菌抗病無殘毒
行政院農委會農試所積極研發非化學農藥的病蟲害防治方法,運用微生物農藥作為植物病害綜合管理的選項,該所開發之液化澱粉芽孢桿菌P-2-2菌株,除了具有直接殺菌的效果外,也具有誘導植物產生系統性抗病的功效,另外尚具有溶磷、分解幾丁質的效果及產生植物生長激素的能力,可以減少農藥殘留對人體之傷害以及對土壤與河川的污染,維護農業的永續經營。 2015/12/28 台灣好新聞
6.報你知!農委會明年一月起的實施新政懶人包
105年1月1日起農委會各機關、單位有了許多新政、新措施,記者整理相關內容說明的懶人包一覽表如下,大家可要仔細看好了!主要有:(1)水保局: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共推第二期農村再生計畫。(2)漁業署:赴我國專屬經濟水域以外作業之遠洋漁船,應裝設電子漁獲回報設備。(3)農糧署:104年起辦理農作物天然災害保險之試辦,並於105年起補助相關保單保險費。(4)防檢局:核可蘭園外銷生產栽培作業管理要點。(5)畜牧處:寵物食品業者申報辦法。(6)明年一月、企劃處成立「財團法人農業政策研究中心」。詳細計畫規則與內容,請見新聞原文。 2015/12/28 NowNews
食安生活篇
1.貨貿談判 農產品恐全棄守
上個月兩岸貨貿談判中,經濟部確定將開放農產加工品,昨更證實將開放生鮮農產品,棄守原先不開放農產品原則。
經濟部表示,已與中方達成共識,要朝九成以上項目零關稅的高品質自由貿易協定方向努力,目前盡量以「工業開放支援農業」,現對中管制的六一五項農產品未來若開放,將爭取足夠調適期,最長可超過十五年才降至零關稅。這是經濟部首次對貨貿零關稅比例進行承諾,也意味我國部分農產品必須面臨對中國開放且逐步降至零關稅的挑戰。農委會官員強調,貨貿談判將以「爭取最有利的關稅,保護最需要的產業」為原則,為有出口潛力和實績的產品,爭取到優惠關稅。 2015/12/31 自由時報
2.瘦肉精美豬輸台?農委會:不開放
農委會今晚發布新聞稿表示,為保障國人食安及養豬產業發展,農委會仍堅持「牛豬分離」政策,不會開放含萊劑豬肉進口。農委會表示,世界各國在制定肉品食安標準時,都會審慎考量與評估人民的消費型態,台灣一年豬肉的消費量,皆遠高於日韓,因此台灣必須有自己的考量與規範,不能僅參考日韓標準。
根據統計,去年台灣毛豬飼養戶共有8137戶,每年產值高達768億元,為台灣農業產值第一的產業。現若為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而忽略專業評估,貿然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勢必衝擊國人食安,影響畜牧產業。 2015/12/29 中時電子報
3.農地活化種雜糧 非基改作物爆紅
危機生商機,農委會2013年起推動活化休耕地,並鼓勵轉作雜糧,而轉作雜糧因為是非基改作物,廣受食品業喜愛而採購,2013、2014年產值分別達新台幣178億、184億元。雖然雜糧作物耕作仰賴補助才得以生產,農糧署強調,即便台灣推動未來將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區域經濟組織,面對進口雜糧輸入,台灣雜糧生產成本雖然較高,卻因為食安問題,反而穩穩奠定好市場基礎了。農糧署舉例,大豆、黑豆相對於進口多是基改,國產因是非基改而顯得價值高。又如硬質玉米也因為國產耕作都是非基改,進而與進口硬質玉米多作為製飼料玉米使用,成功達成市場區隔。 2015/12/28 中央通訊社
4.協助社區關懷據點 農糧署提供公糧
龍潭區佳安里里長指出社區的關懷據點,因為一到五都供餐,所以對白米的需求很大,而募集來的白米品質,有時會參差不齊,今年農糧署開放公糧,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相當感恩。北區分署表示,提供公糧白米協助地方,辦理社會救助,可以使社會上,各角落弱勢族群及長者,能獲得應有的照顧,所以從今年起積極提供,北部地區各直轄市,還有縣市政府370多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公糧白米4萬7千多公斤,能讓1萬多在地長者,感受社會溫暖也吃得安心。 2015/12/28 客家電視台
5.農委會:貨貿有利農民才簽署
兩岸貨貿談判我方爭取加速達陣,農委會昨天表示,台灣冷凍鰹魚及魷魚銷往大陸有12%關稅,其餘像馬拉巴栗等也期待擴大出口。農委會指出,如果能透過簽署兩岸貨貿協議,要求大陸將這些重要農產品降為零關稅,可以擴大台灣農產品的出口,為農民帶來更大收益。
農委會強調,國際經貿談判有捨有得,我方要爭取大陸提供台灣農產品更多優惠關稅,就不能不對陸方的要求有所回應,但政府一定會在對我農民有利情況下,才會同意簽署協議,至於部分可能受到影響的產業,將運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來協助產業提升競爭力,以穩定農產品價格。 2015/12/26 工商時報
6.愛呷台灣水果 銷陸已破1萬噸
連續八年在上海舉辦的「台灣精品水果節」,選在元旦前夕再度開幕,愛文芒果、麻豆文旦、柳橙、蓮霧、鳳梨釋迦等水果,現已廣受大陸民眾喜愛,讓台灣精品水果更有實力進軍大陸消費市場。
兩岸「三通」基本實現後,越來越多的台灣水果也借直航便利,以平價姿態進入大陸市場,成為許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的資料顯示,近年來通過旗下經銷商採購,並投放大陸市場的台灣水果,已經超過1萬噸。 台灣農會的潘俊傑指出,今年上半年台灣水果銷往大陸市場是去年同期的1.7倍,這讓台灣果農們對大陸消費能力的提升充滿信心。 2015/12/28 聯合報
※ 本文轉載自 科技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