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呼應週末即將在中南部登場的反空污大遊行,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昨(4日)會同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及劉建國召開公聽會。針對民間團體對氣候、減碳、無煤的遊行訴求,陳椒華呼籲政府提出2025以後的能源配比及減碳目標、積極設置屋頂型太陽光電。
上(7)個月,洪申翰曾召開兩次太陽光電公聽會,當時各部會遭環團痛批光電設置潛力盤點不力。昨日公聽會上,許多部會加強盤點力道,環團則回應,盤點工作仍還未做足。
各部會擴大盤點屋頂型光電設置潛力
內政部指出,目前已著手盤點殯葬用地、社區中心與集會所、內政部管有土地資產,如消防署訓練中心、社會住宅、污水處理廠共五個項目,預計2025年可設置的容量將達20.54MW。此外,內政部也推動了都市更新建物的容積獎勵,目前智慧建築、綠建築的標準,將是否設置太陽光電設施納入品評標準,若建築設計取得上述標章,將可取得容積獎勵;社會住宅的部分,內政部補助地方政府設置太陽光電,也規定若無法裝設,至少應留太陽能設備管道及基座設施。
交通部則盤點了國道服務區停車場、台鐵高鐵場站、遊客中心及停車場、郵局、港口、航站共73筆,設置裝置容量目標為44MW。這44MW中,有一半的裝置容量預計2021年以前設置完成。
國道服務區停車場目標裝置容量為22MW,佔全部的一半,然而業者投標意願低落,至上週為止已流標9次。交通部表示,雖多次修正招商文件,提出對光電廠商更友善的條件,但仍然無效。後續將邀集業者現勘,並會同經濟部商議改善方式及配套措施。
針對工業屋頂,經濟部規定科學園區的新入園廠商必須設置太陽光電,而針對小型屋頂型光電,經濟部則結合地方政府,藉由鄉鎮村里辦公室協助盤點。
教育部則強調,目前已與太陽光電公協會配合,成立太陽光電諮詢服務團隊,持續輔導尚未設置光電的學校設置,並搭配2022年前全國中小學加裝冷氣,同時設置太陽光電的計畫,提升發電裝置容量。
環團:新建物及舊建物翻新 太陽光電應劃為必要條件
針對各部會說明,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指出政府盤點仍明顯不足,例如全國污水處理廠有46處,但內政部報告只呈現4間;教育部雖說國立大學已完成86%裝設,但指的是有裝設的學校數量,實際還未裝設的面積並未透明公開,希望各部會加速盤點的腳步。
蔡中岳進一步指出,盤點既有設施很重要,對於未來新建物的規劃也是重點。針對新建物及舊建物翻新,他認為政府不應停留在獎勵階段,而是在設計、規劃階段就應把太陽光電劃為必要條件。「從規劃開始就必須把光電放進去,這才是國家展現減煤增綠的具體表現。」
8日、9日的「抗暖化反空污遊行」將分別於台中、高雄登場,訴求「訂定無煤期程,2050淨零碳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