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18日
摘錄自2016年2月17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sites/all/themes/quatro/images/news-default.jpeg)
國際無害醫療組織調查,85%醫療廢棄物可回收再利用,但環保團體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直指,台灣現況慘不忍睹,更因將可回收的PVC塑膠以焚化處理,救人命的醫院竟成為製造世紀之毒戴奧辛的幫兇。他呼籲衛福部,先改善公立醫院和全台洗腎中心,再逐步落實所有醫院、減少戴奧辛汙染。
環保團體點名醫療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率太低,更嚴重的是將含氯塑膠(PVC)送焚化爐產生戴奧辛;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表示,醫療廢棄物最好從源頭減量,環保署將透過行政手段和衛福部合作,從公立醫院做起,並建議將減量回收納入醫院評鑑。
張子敬認為,要減少醫廢產生戴奧辛,首先要宣導,讓醫院了解焚化和回收的差異,包括焚化產生戴奧辛、焚化成本高過回收、回收可減少資源消耗等;接著要強制醫院配合,可公告、訂目標、引導醫院逐年到位。
衛福部表示103年有提供血液透析的595家醫療機構中,458家(77%)已將廢棄物再利用;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謝和霖引用103年環保署資訊,具感染性的透析廢棄物及廢尖銳器具月申報量700公噸,其中再利用364公噸、焚化336噸,以總量計,再利用率52%,和衛福部77%有落差,顯示458家多是洗腎診所等小機構而非大醫院,畢竟這458家在這兩類廢棄物之月平均產量為0.79公噸,而剩餘137家的月平均產量為2.45噸,後者平均規模為前者3.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