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1日
摘錄自2016年4月9日香港零一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經過多場香港官方的「大嶼山發展策略」焦點小組會議後,多個民間組織在4月9日舉辦了「大嶼山可持續發展民間論壇」,發展局及規劃署亦有官員接受邀請出席。會上多名環保人士表示,大嶼山南並沒有《發展審批地區圖》(DPA),如果私人土地發生「先破壞、後發展」的倒泥活動,規劃署無權執法。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承認存在漏洞,可以做得更好,但不認為修例就可以解決問題。
大嶼山發展計劃強調「北發展、南保育」,但創建香港行政總裁司馬文擔心大嶼山北的發展工程,會同時增加大嶼山南生態受破壞的風險。他指出近年經常出現「先破壞、後發展」的倒泥事件,而大嶼山南並沒有《發展審批地區圖》(DPA),擔心私人土地受破壞時政府無權阻止。他又舉例指規劃署計劃將東涌河改成河岸公園,但東涌河附近大部份土地為私人土地,當人流增加時業主只會顧及經濟利益,質疑政府如何保育生態。
規劃署助理署長張綺薇承認條例上有漏洞,認同規劃署可以做得更好。她表示現時約有60至70個地區有《分區計劃大綱圖》,而沒有《發展審批地區圖》(DPA),現時以原有的法例處理,如果修例會牽涉背後很多問題,要有周詳的考慮。她又指「有很多方法可以杜絕堆泥,並非只能靠城規條例。例如從源頭著手,如果這些建築廢料不再是廢料,而是有價值可回收的話,就可以解決問題。」
張綺薇的說話引起台下聽眾嘩然,島嶼活力行動主席Merrin Pearse稱希望官員會聆聽市民的意見,不要只說問題太困難所以不能處理,而是能考慮更多方法處理。
大嶼山發展計劃強調保育和可持續發展,但被環團質疑無論官方諮詢或是民間論壇,環保署及環境局都沒有派員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