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6)年度的台灣珊瑚礁體檢日前正式起跑,第一站調查地點選在新北市鼻頭公園,共有十名潛水人員熱情相挺,不僅協助珊瑚礁體檢調查,還一起動手清理海底垃圾,除了大大小小的漁網、魚線,竟還清出高達300隻的木蝦!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人員表示,這與當天鼻頭公園內有許多釣客的發現不謀而合。
此次珊瑚礁體檢結果顯示,活珊瑚覆蓋率38.75%,以國際標準來說屬於「一般」程度(覆蓋率25-50%)。其他較特別的是藻類覆蓋率高達17.5%,這可能是因為適逢季節交替,海洋水層上下交換導致的湧升現象,將海底的營養鹽帶到了表層,而使藻類數量增多。一般來說,等到氣溫升高之後,藻類就會消失。
魚類部分,指標性物種僅有記錄到蝶魚、笛鯛和鸚哥魚,三者的族群密度分別為每100平方公尺內4.25隻、0.25隻、0.25隻。往年蝶魚的族群密度甚至可高達十多隻,多半是以幼魚為主,可能是今年調查時間較往年提前,因此沒有發現幼魚的蹤跡,數量也不若以往。無脊椎動物的部分,整條穿越線調查下來僅紀錄到一隻長棘海膽和一隻馬糞海膽。
志工在調查之餘,也協助清除海底垃圾,並進行初步分類,發現大多數的垃圾和釣魚行為有關,包含有鐵鋁罐41個、玻璃瓶九個、保特瓶七個、一號廢電池三個、釣餌相關的包裝26件,大大小小的漁網、魚線則有15件,鉛錘115個,數量最多的就是高達300隻的木蝦
這些釣魚用品,有些還附著倒鉤,不僅對海洋生物是潛在的威脅,也可能傷及動手清除的潛水員。有些釣客會使用廢電池當成鉛錘使用,一不小心卡到岩石或珊瑚,使得廢電池留在海底中,在海水高鹼性的環境中,廢電池的外殼非常容易腐蝕,導致電池內部有毒化學物質外漏;數量極多的鉛錘,其中的鉛也有可能會慢慢地釋放到周圍的水體,毒害海洋生物。
協助清除海底垃圾的志工,有幾位本身也會從事釣魚活動,但經過此次動手淨海後,都感嘆地說:「再也不去釣魚了。」或是承諾:「以後垃圾一定好好處理,不隨手丟進海裡。」
※註:2016年台灣珊瑚礁體檢活動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會關渡自然公園共同主辦,並由台灣滙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贊助,而本梯次活動由iDiving愛潛水共同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