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轉型正義契機 原民土地全屬國土計畫「特定區」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新政府轉型正義契機 原民土地全屬國土計畫「特定區」

2016年05月11日
本報2016年5月11日台中訊,賴品瑀報導

《國土計畫法》今年5月開跑後,也啟動了國土使用的重新規劃,所有原住民土地將屬全國國土計畫中的「特定區域計畫」,成為指導縣市國土計畫的上位。

這一波全面檢討現存不合理的土地使用管制,不但是原鄉改變處境的機會,也與即將上任的新總統蔡英文所承諾,要從土地方面來著手原住民的「轉型正義」不謀而合。10日原民會在台中市政府舉辦座談會,提出對原民土地規劃的想法,土管處副處長謝亞杰強調「我們現在是一局上半」,透露日前已向準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做簡報,確認了「土地調查委員會」將是未來相當重要的政策之一。

謝亞杰指出,《國土法》是在規範土地使用,對原民生活生計的影響其實更甚過「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因此雖然土海法已送進立院等待審議,但在《國土法》中,原民會已將《原基法》的諮詢、同意、參與等都納入其中,以保障原民權利。

20160510原民會國土法

原民會10日舉辦座談,說明原民土地規劃的想法。攝影:賴品瑀。

《區域計畫法》分區使用零碎  不符傳統慣習

在之前的區域計畫法中,由於未將原住民族生活形態與傳統使用土地方式納入考量,原本26萬多公頃的原住民土地,約有98%分散在「非都市土地」的11種分區、19種用地名目之中。且在原保地中,林業用地佔64.9%、農木用地佔28.6%、建築用地僅佔0.6%,有用途不多元、不符合生活與慣習的需要。

40年來,反而讓在原鄉依照祖先生活方式生活的原民,時常淪為「超限利用」的違法狀況,即便取得原住民保留地,也往往因為屬於保安用地、林業用地,有「什麼都不能做」的限制;反觀財團卻能取得開發許可,在變更土地(分區)使用後進行大規模開發,破壞原先規劃與原民生存環境。

20160510原民會國土法26萬多公頃的原住民土地,約有98%分散在「非都市土地」的11種分區、19種用地名目之中。攝影:賴品瑀。

《國土法》納原民參與  依部落需求訂利用原則

《國土法》開跑後,將原先「開發許可制」改為「使用許可制」,也就是國土功能分區不再隨意更動,一切使用都須符合規範。

原民土地與海域也將完全納入全國國土計畫中的特定區域,成為都市計畫、國家公園計畫等各部門計畫的上位指導。不但原民土地、海域將依照原民使用需求來訂定土地使用管理規則,「國土復育促進區」也將有原民部落參與機制。

原民會土地利用科科長廖益群指出,在國土四大分區中的原住民土地,將依照原民需求來創設合宜的土地使用管制及使用地,如「國土保育區」中,有限度使用水源用地、傳統獵場用地,「農業發展區」則依需求規劃部落耕作用地,「城鄉發展區」規劃部落建地、傳統祭儀用地、成長管理用地等,「海洋資源區」則依照海域使用及傳統慣俗,規劃漁獵場域等。

而在「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的規劃上,將有原民會提出「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總綱」納入全國國土計畫中,由縣市政府擬定執行計畫,而原民部落除了有權同意縣市政府所提出的執行計畫外,更需要參與其中,例如調查釐清區域空間範圍、提供規劃需求等,正也等於正在開跑的「部落公法人」將有重要的角色。

參與規劃是關鍵  原民會:部落、人才培育很重要

廖益群強調,16族的原民共有743個部落,每個族群的需求大不相同,單一的土地使用管制無法反應與滿足,因此計畫必須適地適性,應跨區域、跨類型、特殊性重要自然地形、地貌、地物、文化特色等。

他以先展開試辦的北泰雅鎮西堡為例,原本全境屬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為森林與山坡地保育區,使用編定則多為農木用地、林業用地,丙建與墳墓用地則顯零星。在進行包含了泰雅族GAGA規範、傳統生活智慧、土地使用現況、原民為主體的參與式規劃、跨部門協商後,目前規劃為「混農林業」用地區位,並劃為水源保護區、成長管理區、居住與農耕生活區、災害管理區、自然生態發展區、限制發展區六區。

「我們要怎樣,要自己講出來,都不講的話只好別人幫你劃。」廖益群強調,這需要部落的參與,因為部落的狀況與需求部落自己最瞭解,因此更顯部落培力、人才培育的重要。

原民土地範圍到哪裡?  須先展開調查、確認

除了等待《國土法》的整體規劃,如何確認原住民土地,包括原保地增劃編、傳統領域劃設的進度也受關注。因為要落實原基法,尤其是第21條的知情同意,須先有明確範圍。

廖益群指出,原保地部分,長期為特定區域計畫,短中期則持續以更正、變更編定為主,例如放寬更正編定的行政措施,如航照圖可做為證明文件、非都土地公告實施建管後的增改重建建物,可更正編定為建築用地、證明文件無記載面積者,可以加計3300平方公尺以下的法定空地等。原民會更協助約30個原鄉部落,陸續將使用分區由山坡地保育區、森林區,更正為可建築面積較大的鄉村區,以彌補多年前行政機關並未確實現勘即逕自劃設的錯誤。

在土海法完成前,原民會以「原住民族土地及部落及其周邊一定範圍內之公有土地劃設辦法」12條作為現階段的暫時依據,據此展開傳統領域範圍的調查與確認。

傳統領域科代科長蔡峰億解釋,待土海法完成後,這些土地的治權就將從林務局、退輔會、國家公園等機關移交到原民會,甚至未來的原民自治政府。

傳統領域地圖。(圖片來源:東清七號地自救會提供)

原保地的範圍如何確定?航照圖可做證明文件。圖為蘭嶼傳統領域地圖。圖片來源:東清七號地自救會。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