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8日
摘錄自2016年6月6日蘋果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香港《蘋果》委託公開大學檢測和認證系去年6月及今年1月到五處抽驗東江水,包括東江中上游惠州市、中游東莞太園抽水站和塘廈鎮、及深圳沙灣河和深圳水庫,水辦交予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驗。實驗人員把青(魚將)魚的「自由胚胎」放進水辦,若胚胎「發光」即代表水中含有相當份量的環境雌激素。
環境雌激素包括人體或動物分泌的雌激素、避孕藥等「一籃子」物質,可透過檢測雌激素當量(EEQ)得知這一籃子物質的整體含量。實驗人員把水辦濃縮50倍以遷就胚胎測試,結果發現,12個樣本當中,8個樣本含有環境雌激素,當中沙灣河其中一個樣本EEQ濃度最高,每公升達50納克(ng/L),8個樣本濃度為每公升29至50納克。
水諮會前主席、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指出,歐盟的雌激素(E2)建議標準為每公升0.4納克以下,若粗略把上述化驗數據除以50,即每公升介乎0.5至1納克,即表面數字或超標,但東江水辦的環境雌激素包含E2、避孕藥等多種物質,或在濃縮過程中互相抵銷或強化,實際上難判斷是否超標。他估計上述地點的環境雌激素或來自生活污水或農場化肥等,人體吸收過量雌激素或導致經期提前或性早熟問題。
東江設供港食水密封管道以確保水質不受污染,化驗結果顯示,位處管道取水口和盡頭、直接影響供港水質的太園和深圳水庫樣本均未驗出環境雌激素。至於環境雌激素濃度最高的沙灣河,其污水平常不會流進深圳水庫,但水務署提交立法會的記錄顯示,沙灣河在雨季河水上漲時曾有污水流入深圳水庫,影響供港水質。何建宗認為,沙灣河的環境雌激素對本港食水有潛在風險。
水務署向《蘋果》承認,去年5至8月及今年5月沙灣截排站曾開閘洩洪,但無透露水質受污染情況,僅稱加強水質監測和按需調節化學品劑量,處理後的食水可安全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