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署23日預告「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含牙膏)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提出2018年7月1日起不得製造、輸入、2020年1月1日起不得販售。雖領先亞洲各國禁用塑膠柔珠,不過,仍晚了美國的2017年一步。
將來依照廢清法第21條,製造、輸入含有塑膠柔珠的美妝、清潔用品的廠商將罰6萬至30萬元,販售的商店也將受罰1200~6000元。
美妝產品、化妝品等添加的塑膠微珠污染環境,環署預告2018年禁用。本報資料照,攝影:賴品瑀。
禁用仍慢美國一年 環團批環署保守
環署預告「限制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含牙膏)製造、輸入及販賣」草案,也就是說未來國內不得製造、輸入、販賣含塑膠微粒之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
環保署表示,化粧品及個人清潔用品所含塑膠微粒僅毫米大小,使用後經沖洗流入水域及海洋,因其無法於環境中自然分解且粒徑過小不易收集清除。經蒐集各國塑膠微粒管理情形,國際多著重於自產品端(源頭)管理個人護理產品(如化粧品、洗面乳、沐浴乳)之塑膠微粒含量,美國將於西元2017年7月1日起分階段管制。
長期推動此議題的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聞訊,對於慢美國一年仍不太滿意,批環署稍顯保守與懦弱。
國際大廠不滿禁用 環署給緩衝期調適
「總是要給業者緩衝期。」從現在開始預告,環署給了20個月的緩衝期, 廢管處表示,這是參考美國的作法、管制期程、每一管制階段分別給與約12至18個月的緩衝期。
廢管處官員透露,之前與業者溝通時,得到了不小的反彈,業者指出,例如歐盟、日本等都採業者自主的作法,如今台灣要禁用,讓不少國際大廠感到不滿。
天然「柔珠」仍需處理 廢管處:盡量不要用
不過,依照醫美名醫邱品齊的意見,並非所有人都需要去角質。邱品齊提醒,若過度去角質,反而將造成皮膚受傷及敏感脆弱,引起敏感、紅腫、乾癢等問題,只有毛孔容易堵塞及皮膚變厚者才有需要去角質。更顯塑膠柔珠產品並不是非用不可。
邱品齊更說,市面還是有很多用天然材質的柔珠可選,如磨碎植物種子或果實外殼或玉米澱粉等,都可取代塑膠微粒,較環保也比較不傷肌膚。
而廢管處官員也提醒,這些細小的替代品,雖然可以分解,但仍是會進入水體需要處理,沒必要還是盡量不要使用。
又由於許多個人護理產品是進口的,涉及國際貿易規定,配合法規透明化義務,須於世界貿易組織(WTO)預告60日以上,審慎考量國內外各界及WTO各會員國意見。廢管處表示,60天預告之後將會有公聽會、研商會等等程序,草案內容還是有可能改,但修法期程是確定不會變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