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植物移民」有望重返故里 為消漲帶披綠裝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三峽「植物移民」有望重返故里 為消漲帶披綠裝

2006年07月26日
摘錄自7月25日湖北日報湖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客居江城已8年之久的三峽植物有望年內重返故里,為350平方公里的三峽水庫消漲帶披上綠裝。24日,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科研人員透露,從60種遷地保護的三峽植物中篩選出了首批耐水耐旱植物,可用於三峽庫區消漲帶的植被重建。

三峽工程竣工後,三峽水庫人工控制的水位在145米至175米之間,175米以下的植物由於水淹而消亡,水庫兩岸將形成長約5,000公里、垂直高差達30米的「裸禿」地帶。這塊沒有植物覆蓋的地帶已成為三峽工程最重要的生態問題之一。自1998年以來,中科院武漢植物園開展了三峽庫區自然消漲帶植物資源的遷地保護、水庫消漲帶適宜物種的篩選和快速繁殖試驗。經過多次實驗,科研人員篩選出了首批適應三峽水庫消漲帶水位漲落規律的植物,這批曾經生長在三峽庫區的鄉土物種忍耐水淹的時間為3至6個月,有些物種可以忍耐水淹時間達9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