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海膽地毯 (下)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海膽地毯 (下)

2001年08月13日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紫叢海膽 Echinostrephus molaris (de Blainville,1825)是南部地區極為常見的小型海膽,成體殼徑約2~3公分左右,會在珊瑚礁上挖洞棲息。牠們具有紫黑色的尖細大棘,在某些地區的密度極高,1平方公尺可達數十個個體。由於牠們在淺水區有高密度的分布,而且細長的棘刺正好突出在岩石表面,猶如在珊瑚礁區佈置了一層地雷一般,對潛水人的威脅甚至大過"魔鬼海膽"(刺冠海膽)。

相對於紫叢海膽,在北部礁岩區則有數量驚人的"白尖紫叢海膽" Echinostrephus aciculatus A. Agassiz,1863。紫叢海膽在北部較為罕見,但是白尖紫叢海膽在北部的某些海域,1平方公尺內可高達近百個個體。牠們的體型較紫叢海膽大一些,殼徑可達5公分左右,外形及棲所相似,但紫黑色大棘的末端呈白色;同樣也會在礁石上挖洞棲息,同樣威脅潛水員的安全,但不知密度如此高的族群,是以何種食物來源來維持。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