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歪型怪海膽 (上)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歪型怪海膽 (上)

2001年08月21日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棘皮動物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已相當久遠,由於牠們大多具有相當堅硬的骨板或體殼,因此經常形成化石遺留在地層中,也成為許多化石蒐藏家的最愛。這些化石中,海膽類為數眾多,但形狀往往相當奇特,有的扁如餅乾(圖1),有的形如心臟(圖2),與我們平常所見的海膽大異其趣!有些人或許以為是地層的壓力讓海膽變形,其實,在現生的海膽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外形奇特的"歪型海膽"。歪形海膽的一般特徵,在總論中已介紹過,接下來為大家簡介幾種最常見的歪型海膽:

扁平蛛網海膽 Arachnoides placenta (Linnaeus,1758)俗稱"海錢"或"沙錢",體殼扁平如錢幣,體殼口面骨板的紋路猶如一面蜘蛛網一般(圖3)。牠們身體表面覆蓋著細毛狀的棘刺,潛藏棲息在潮間帶及淺海的砂底(圖4)。本種是臺灣最為常見的歪型海膽,成體的直徑約4~5公分,早年在臺灣西部的沙岸十分普遍,但這幾年卻僅有在少數特定海岸才可偶而看到。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