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英國BBC電台的「地平線」(Horizon)節目曾製作了一個發人深省的報導,大意是說燃煤發電等燃燒製程,除了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外,也排放了許多污染微粒。這些微粒跑到大氣中後,不但會危害人體的呼吸系統,更會反射太陽光,同時也會改變雲的光學性質,讓雲變成一個巨大的反射鏡,反射更多的太陽光回外太空。因此科學家在比對1950年代與1990年代的氣象資料後發現,這40年間全球各地的太陽光入射量,竟然減少了9%-30%不等,令人震驚;此種現象因此被稱為全球黯化(Global Dimming)。
理論上全球黯化會讓地球變得更冷,但是其冷卻效應卻被溫室效應抵銷,而使得地表年均溫仍呈持續上升的現象,因此之前許多科學家並未注意到全球黯化。然而,在911事件發生後三天,美國各地飛機全部停飛,一位美國科學家在比對了911前後全美各地的氣象資料後發現,911後三天的日夜溫差,竟比911前的日夜溫差高了攝氏1度,為「過去30年來最大的溫度震盪」。
僅僅少了飛機的污染排放,就讓日夜溫差有這麼大的變化,這表示全球黯化的冷卻效應是很強的,換言之,溫室效應的實際威力遠比科學家所想像的還要強大。而且,在污染防治技術的進步下,污染微粒的排放只會愈來愈少,但溫室氣體卻仍持續增加,因此,如果我們對溫室氣體減量繼續無動於衷的話,到2100年,全球氣溫很可能會增加10℃以上,屆時儲存在海底冰晶中的甲烷(即甲烷水合物),將大量釋出,而地球的溫度也將就此失控。
這對人類生存是個非常重大的威脅,更是每個國家應列為最首要的國家安全課題。然而,儘管這警訊伴隨著京都議定書生效而來,但我國經濟部對此卻置若罔聞,依然於年初核准了台塑大煉鋼廠與中油八輕等高耗能投資案;最近,更有消息指出,經濟部全國能源會議指導委員會所擬的策略規劃,於現階段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不考慮強制減量管制,也不考慮課徵碳稅,新設廠的溫室氣體排放,也暫不設限,並建議在2030年,只採取「減緩成長」的策略,2030年後,再實施強制減量要求。這種觀望猶疑、能不做就不做、頂多「大家一起沉船」的態度,實在令人髮指。
相對於經濟部只知盯著經濟成長率的短視心態而言,產業界與許多民眾不也是只知盯著股價看板,卻不知危機早已四伏?是該全民覺醒,徹底改變經濟發展方向的時候了。奉勸產業界早日調整體質,不要一受到管制,就跑到中國,須知中國的急遽興起,將使末日提早來臨。
※本文轉載自《看守台灣電子報》
【參考資料】 ◆BBC Horizon:Global Dim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