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台東、宜蘭、台北、台南、高雄和屏東等地的超過50名志工,昨(24)日於高雄縣美濃鎮菸葉輔導站展開由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南部辦公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地方知識GIS研究推廣中心,以及美濃愛鄉協進會主辦,青輔會資訊服務青年志工中心協同培力的「地方學GIS培訓課程」。主辦單位表示,此次培訓之後,全國會有3個地區進行試點,持續培力,並於12月1日將各試點單位完成的GIS圖層公開,由民間角度與政府對話,最終希望能形成全國GIS民間交流網絡,藉由集體力量,要求政府釋放更多環境調查資料和研究結果,突破各地可能遭遇的資訊瓶頸。
GIS(地理資訊系統)是透過數位化資訊平台,將一個地區的自然風貌、人文風情和河川守護等資料,繪製圖層,納入該地區的地圖,完成其獨特的地方歷史。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南部辦公室主任楊志彬表示,此次培力營將就GIS基本的應用軟體和圖資等,做清楚的示範和介紹,讓所有志工回到各自的區域後便具備上手試作能力。往後,更重要的是培養民間團體分析能力,以及應用GIS的現有資料,從鎖定議題、知道往哪裡蒐羅圖資、運用不同的套圖分析問題,然後層層剝解公共決策過程中知識的黑箱。
2005年,美濃愛鄉協進會運用GIS成功解決環境問題的經驗,成為GIS培力坊最好的起點。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鍾明光在課堂中表示,GIS是一種詮釋空間系統的共同語言,除了官方所使用的地理資訊,在基本的點線面外,民眾可以找自己的詮釋方式,加入各種地景的背景資料,來回應自家社區的歷史現況。例如社區內200年歷史的三合院、某棵老樹、或古井、老房子等,這些地景背後的故事、對社區的貢獻等有意義的事,皆可透過GIS來呈現。
鍾明光以美濃地區為例,說明如何透過繪製GIS圖層了解當地市區淹水問題,以及解決方法。美濃市中心過去非常容易淹水,鍾明光說,過去財團常到美濃山區購地,將原生樹林砍除種植芒果樹,由於山上水土保持沒有做好,一下雨就造成美濃溪下游河水暴漲,在三條溪流交會的美濃市區淹水成為常態,影響到許多古蹟的保存,人也不願居住在老社區裡。
經過GIS圖層的繪製,協進會發現上游的水土保持沒有做好,卻影響到社區人文資產保存的問題。發現問題後,他們進而提出一些解決淹水的具體建議,讓環境問題透過GIS系統獲得解決。鍾明光表示,在公部門的系統裡,問題是被一塊一塊拆開來看,環境保護和文化資產被分開討論,現在透過民間的GIS系統,文化局和水利署有了可以對話的平台,看問題的視野也將更為宏觀。
晚間,志工走入美濃地區,分小組採集美濃的人文和自然風采資料,有的小組採集美濃粄條店的資料、有的進行菸樓定點、有人想繪製有關美濃的水(美濃溪、路邊婦人洗衣的水……)的地圖;漫步美濃市區當中,當地居民對志工在進行的活動感到好奇,更主動提供在地的獨特生活史料,讓遠地而來的志工感受到親切的人情味。
第二天的課程將進行GIS系統的實際操作,讓志工將田野採集的地方學內容在電腦中完成圖層製作。主辦單位表示,透過培訓各試點單位人員,藉由這些人員回到各自社區後推廣,讓GIS成為民間新知識的平台,帶動一波新的壯大勢力,而GIS培力營即是這個勢力推廣的開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