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林田山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故鄉。林田山

2006年09月08日
文字:郭志榮(公共電視記者);攝影:陳志昌(公共電視記者)

林田山伐木業遺跡花蓮林田山以社區的力量,創造的昔日風華,成為一個知名的旅遊景點,但是社區內的居民,最近卻因為國有財產收回的政策,被迫遠離家園,離開他們居住長達半世紀的家鄉。

林田山原本是一座個有著溫泉旅館的小小山村,在1926年日本人興建林田山鐵路,成為台灣重要伐木林場後,被日本人稱為摩里沙卡,成為一座重要伐木林場,到了國府接收後,繼續伐木事業,到了1960年代,山上更聚集二千多人,遠比山下小鎮更為熱鬧,但是和其它伐木山城一樣,林田山伐木結束後,開始一段漫長的荒村歲月,居民大量搬遷,房舍漸漸坍毀,沒有多少人記得林田山。

但是一過數十年,留下的居民守著老房子,竟然留下台灣難得一見的古老房舍群,成為珍貴的歷史建物,甚至在外界發現林田山的存在,驚訝它的美麗,當地居民也組成社區協會,從導覽介紹到經營咖啡館,一步一步打造林田山的風華重現。

林田山房舍          林田山與旅遊          陳列館中的老電話

最近幾年,林田山十分風光,成為花東地區的旅遊重鎮,居民也思考從生態旅遊角度,開創林田山的另一個高峰,讓林田山在社區發展上,成為一種標竿,吸引許多遊客與社區團隊前往拜訪。

但是,居民開創出林田山的繁華之後,實際並未讓當地居民走向永續,卻讓他們面臨被迫辦遷的命運,最近一紙整理國有財產的公文,切割開居民與土地的關係,讓居民恐慌,他們心中依戀的故鄉,其實是國有財產的宿舍,無論居住多久,為這塊土地努力多少,他們永遠寄人籬下,他們是一群沒有未來的人。

林田山鐵路棧道林田山在沒落中走向興盛,居民努力的心血,國家全數收割,將生活社區改為遊樂園區,甚至守了數十年的老房子,一夕拆除重建,就以促進觀光發展的名義,讓一個古老社區成為新穎遊樂地。

林田山變了!再也不是模範社區,再也不是歷史遺跡,它遠離居民生活,淪為國土租售的土地。在台灣各地,有許多借居國有土地又歷史久遠的社區,居民與土地的關係緊密又疏離,如果能有適當的機制,讓居民能在土地努力,並且創造國有土地與居民生活的共榮,其實有助創造國有土地的生活價值,而非拍賣租售的價格。

林田山做為一個歷史社區,在面臨居民即將被遷離的時刻,是該給這片土地歷史靈魂?誰將這片土地當成永遠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