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引起貝類體内毒素增多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氣候變暖引起貝類體内毒素增多

摘錄自9月18日法新社巴黎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9月上旬表示,貝類體内常常含有有毒物質,是海洋研究者和貝類養殖者這輩子極可能會遇到的事實,因為目前的氣候暖化使水域產生一些變化,例如在法國的水域中出現了熱帶物種,某些新型有毒藻類繁殖增多等。在1970年至1999年間,有毒海藻在全世界引發的事故比之前增多了一倍。

2005年法國纪龍德的牡蠣养殖者第一次被禁售,促使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發展出2種快速檢定貝類毒素種類的方法,其中一種可以檢測出親脂性毒素(溶於脂肪體),另一種可以檢驗出親水性毒素(溶於水)。檢測者將貝類的消化腺萃取物注入老鼠體内,如果2/3的老鼠在24小時内死亡,則表示貝類含有毒素,該批貝類將被禁止銷售。此方法已獲得法國食品衛生安全署(Afssa)的認可,然而這一方法可以檢驗出貝類體內含毒,卻無法提供毒素特質的資料。

通常貝類體內有害物質種類及特性的確認需要2-3年的時間,最近幾年,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已查出了4種新型毒素,它們都與微型海藻有關,目前這些海藻在法國海岸都尚未被大量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