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國家公園21週年特刊(下)-平衡保育與遊憩陽明山期將遊客轉化為保育種子 | 環境資訊中心
國家公園

陽明山國家公園21週年特刊(下)-平衡保育與遊憩陽明山期將遊客轉化為保育種子

2006年09月20日
作者:廖靜蕙(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郭步雲深知這保育與遊憩兩者平衡之不易,顯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重要角色。一座與人群這麼接近的國家公園,肩負著保育與遊憩的兩項任務,陽管處有如天平,維護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郭步雲深知這兩者平衡之不易,但他卻以正面而積極地看到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角色,顯示它在民眾與大自然中的重要性。

這樣的重要地位,在守成的同時,也需前瞻遠景。陽管處多項獨創的研究持續進行,園區內人文史蹟的發現與維護,也陸續以活動的方式,讓民眾親臨體驗。而種種的努力,都須根基於民眾對自然環境的愛惜。因此環境教育的推廣,將是陽管處致力的重點。例如,說明在國家公園內的自然現象,因了解而接納進而喜愛;來國家公園不帶走一花一木,如徐志摩不帶走一片雲彩般瀟灑。也盡量不留下垃圾,避免對自然環境的干擾。這些工作具體而細緻,卻需具傳道般的熱情,佈達給每位遊客。

志工的運用以及與民間團體的合作,也是促進國家公園前進的動力。此外,志工的運用以及與民間團體的合作,也是促進國家公園前進的動力。郭步雲表示,陽明山正在進行的各項保育研究工作,都需要龐大的專業人力支援,必需透過民間團體。例如,台灣水韭的復育,背後就有荒野協會支援的志工,移除夢幻湖週邊的外來種,才讓台灣水韭得以伸展;這兩年來,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生態工作假期」,結合生態志工,針對二子坪、壅來園區移除外來種。

發展與民間團體活動的合作,向來為陽管處所重視,除了保育研究,今年更延伸觸角, 8月22日與身心障礙團體伊甸基金會合作舉辦的「伊甸愛心小橘子-大山營」活動,是以身心障礙兒童為主,結合陽管處同仁與解說志工,一起暢遊冷水坑、陽明書屋,也探索陽明山的吸納程度。郭步雲將「有愛無礙」的理念落實到身心障礙朋友與大自然的關係中,讓身心障礙朋友享有一個尊嚴且安全無虞的野外活動場所。雖然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規劃為無障礙空間,但陽管處將致力於推動這項理念,成為這座「最接近都會」的國家公園的特色之一。

環境教育的推廣,具體而細緻,卻需具傳道般的熱情。志工人力的養成將持續進行,陽管處安排各種不同的基礎與專業進階訓練,期待更多民眾的投入。志工的培植,不僅只人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養生態保育的「種子」。「當志工參與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性,並且把這些理念帶回他們各自的生活中,保育的概念也隨之擴散、扎根。」郭步雲殷切地期許民眾將親近陽明山所得到的感動,落實為日常生活中的保育觀念。

在慶祝21週年的同時,陽管處全體同仁進行淨山活動!「流流汗,身體力行,清除垃圾,讓同仁感受這片山林之美。」 工作夥伴以此來表達對工作的熱情與尊重。而郭步雲而更以自身經驗分享,將看似「跋山涉水」的想法轉換成「遊山玩水」,以輕鬆有趣的態度擁抱陽明山,感染它的親和力,化為保育陽明山的力量。

※本文與營建署國家公園組合作刊登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