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小清河治污 20年難見效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山東小清河治污 20年難見效

摘錄自月 10月6日齊魯晚報濟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山東小清河的污染治理起步並不算晚,已走過20多年的整治歷程,但至今仍難見效。小清河是人工開挖的河流,缺少客水補充、流域降水量小、自淨能力差是治理的先天不利條件。就支流補水來講,小清河流域有大小支流150多條,但各支流上游山區共建了100多座水庫,截斷了支流補水來源。

對小清河產生污染的主要行業為造紙、化工等行業。據統計,造紙、化工企業COD排放量佔了流域排放量的67%,氨氮排放量佔了88.7%。且沿河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卻進展緩慢,不少已建的污水處理廠,或出於運行成本考慮,或因為管網不配套,運轉率很低甚至不運轉。在已建成的15座污水處理廠中,只有8座滿負荷運轉率達到了75%以上,流域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63.6%,近40%的污水沒有得到有效處理,直接排入河流水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