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深夜,高雄市區因地下管線丙烯外洩引發嚴重氣爆,瞬間炸毀一心、凱旋、三多等4公里長的道路,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氣爆發生後,民眾才知道原來高雄市地底下佈滿了石化管線。地球公民基金會指出,石化管線是工業區的延伸,氣爆是高雄作為重工業城市所承擔的沉重代價。
今年是高雄氣爆十週年,地球公民基金會舉辦系列活動,要帶民眾看見,在近年高雄進步的城市建設、科技業進駐的發展背後,高雄市三面被石化業所包圍,市區石化管線仍舊埋管、運作,且重工業帶來的污染持續。基金會邀請民眾回顧與探討,十年前犧牲無辜市民的氣爆是否為高雄帶來了改變?以及如何看見城市的轉型與未來?
臨海工業區 台灣本島最大工業區
20日舉辦的暗黑工業小旅行,帶民眾實地走訪高雄西南方的臨海工業區及林園工業區,了解石化產業所在,也回到十年前市區發生的石化氣爆現場,重述當時景況。
行經前鎮往小港區不久,就進入台灣島內最大、占地1560公頃的臨海工業區。臨海工業區內有500多家工廠,其中最大的是中鋼,擁有工業區內最大的面積,堆放原物料、煤礦砂等。中鋼是國內主要的製造業碳排戶,也是高雄數一數二的空污來源。除了鋼鐵業、金屬製造業,臨海工業區還有中油石化煉油廠、台電大林電廠,處理各大工業區和生活廢污水的污水處理廠,以及垃圾焚化廠、醫療廢棄物處理廠等。
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王敏玲說,臨海工業區內的產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裡生產每天汽機車所使用的油,生活所用的電,我們製造的污水、垃圾、廢棄物都到這裡處理,但是很多民眾卻不知道。臨海工業區的設置,使小港沿海六里居民被犧牲,他們的生活空間處在這些環境惡物的包圍之下。
石化業的風險 從空氣中到地底管線
進入臨海工業區中林路,可見兩側大型廠房和林立的燃燒塔。王敏玲說明,石化廠在發生事故時,會將多餘的化學氣體排入燃燒塔燃燒,但經常因燃燒處理不全造成污染外洩。此外,廠房內大量設備元件的縫隙,是揮發性有機物逸散的主要來源,石化廠周邊居民經常聞到難以言說的怪味,就是這樣來的。
整個臨海工業區的地底下佈滿石化管線,通往高雄市區。王敏玲指出,氣爆過後,高雄市政府盤點高雄地下石化管線有八大管束,目前還有七大管束、71條管線,其中之一從前鎮穿越市區,經過人口稠密區,將石化原料送到北高雄。原本氣爆後市府不願公開管線資料,在公民團體的要求下,才陸續公開。
重工業包圍下的大林蒲
在大林蒲居民許順良的帶領下,登上鳳林國小校舍屋頂。鳳林國小有百年歷史,而77歲的許順良是土生土長的大林蒲人。他說,童年時聚落外是大片的稻田和甘蔗園,往北望去僅有的建築是一座大水塔、磚瓦窯和台糖的煙囪。到了1960年代,在他服兵役期間,大林蒲的環境巨變,「三年後返家,已認不出自己的故鄉。」
許順良對大林蒲的環境變遷和抗爭歷史歷歷在目。他回憶說,中油大林廠剛設廠時曾發生油槽破裂,5萬公秉原油直接流入農田,居民必須自行撈油向中油領取一桶200元賠償。中油惡名昭彰,公安意外頻傳,1992年曾引發居民圍廠抗爭兩週,最後演變成暴力事件,造成40多人遭到起訴。
不僅陸地被工業區包圍,政府為了開挖高雄深水港,將抽砂廢土堆置在大林蒲的沙灘,而後工業廢土、廢棄物全往這裡丟,接著政府提出填海造陸,將海邊的廢土堆變成南星計畫區,還熱鬧舉辦「海上中秋夜」,在這裡擘劃貨櫃碼頭、國際機場等夢想。不過夢想沒有出現,原本的海卻再也無法靠近。
「空氣中經常有異味,尤其晚上特別臭。」許順良說,每當東北季風吹起,天空總是灰濛濛,唯有夏天西南風吹來,可見一點藍天。晾曬在戶外的衣物總是有黃斑,不久即出現一個個破洞。他退休後,參與在地社團為環境污染而抗議,他說,「去抗爭,是希望下一代不要再有這樣的環境。」
林園工業區 居民與石化廠比鄰而居
離開大林蒲,前往林園工業區。工業區內占地最大的中油石化廠,即三輕、四輕,主要供應國內石化產業原料,除了林園工業區廠商,也透過管線貫穿高雄市送往仁武、楠梓、大社工業區。中油在更新舊三輕廠時,擴增乙烯產能數倍。王敏玲質疑,中油不斷藉由更新廠房擴增產能,石化原料永遠不夠,「我們要一直走石化擴張的老路嗎?」
在林園工業區的石化三路,典型的石化廠旁就是民宅,週邊有養殖漁業。廠區外圍牆上是在地國小學童的彩繪,描繪著在地的故事與環保宣言。然而諷刺的是,當初居民反三輕,指出石化三路地下水和土壤已被苯污染,且擴散到廠區外,對居民的生活影響重大,卻遭中油否認。後來中油在監督委員會公民團體的要求下,設置了地下水監測井,持續監測廠區的地下污染。
跨過高屏溪,從屏東端往高雄林園可見巨大的石化廠區,日以繼夜不停運作的石化廠,即使到了夜晚仍燈火通明。
重回氣爆現場 民眾的日常成大型公安意外
離開林園工業區,回到高雄市前鎮和苓雅區十年前的氣爆現場,週邊建築早已重建復原,輕軌列車在路面通行。
氣爆發生隔天就衝往現場拍攝的退休教師傅志男,展示他所拍攝照片沿途說明,氣爆的起始點是在二聖、凱旋路口的地下箱涵,石化管線爆開使氣體持續外洩,大量逸散至週邊道路箱涵內,最後造成凱旋、一心、三多路段連環大爆炸,路面柏油爆開,路上車輛噴飛,部分建築引發大火,造成大量死傷。
傅志男回憶,「許多居民雖非直接受災戶,但內心受創嚴重。這條路是民眾的日常,很多人靠這條路去工作、約會,邁向美好的生活。這應該是民眾很簡單的日常,卻發生了台灣有史以來最離譜的石化公安意外。」
在五權國小旁的氣爆紀念公園,由受災戶參與的藝術創作裝置,藉以悼念受難者,不忘傷痛並對未來寄予期許。傅志男強調,歷史事件不該被忘記,要提醒我們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下,除了污染,更曾經發生氣爆死傷。而人民的力量需要展現,透過公民團體的要求,市府也終於公開石化管線圖資,保障人民的知情權。未來高雄要真正產業轉型才有可能達到淨零排放。期許未來的高雄不再廢氣飄飄,民眾出門去就要幸福。
地球公民基金會將於7月31日至8月31日舉辦「看見」——高雄石化氣爆十週年聯展 ,在氣爆週邊三家獨立書店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