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地方認同與人文環境 新竹博覽會宣導生態工程概念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重視地方認同與人文環境 新竹博覽會宣導生態工程概念

2006年10月23日
本報訊(夏道緣、李育琴報導)

新竹生態工程博覽會開幕2006生態工程博覽會新竹北埔場於21日在綠世界生態農場展開。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副主委陳柏森於開幕致辭時闡述,生態工程乃從地方認同、重視人文環境的角度思考,採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值得鼓勵與推動。此外,經過上週在溪頭,以及本週在北埔的這兩場博覽會,他認為更證實了生態工程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能夠運用多種作法來達成目標,使這些案例更有意思。

這場在新竹綠世界生態農場舉辦的博覽會,吸引許多週末來此出遊的民眾參加主辦單位規劃的活動。新竹縣政府、北埔鄉、竹東鎮、寶山鄉等首長皆前來為博覽會開幕。活動內容除了安排民俗舞蹈等表演節目外,現場並有超過20個攤位,由公路總局第一及第二養護工程處、民間顧問公司、和環保團體等,進行生態工程的靜態展覽。民眾持活動簡章至各攤位了解展出生態工程的案例或研究資料,並集滿「生、態、工、程」四字的戳章,在宣導牆面簽名後,即可換取紀念品,為現場氣氛加溫不少。

新竹生態工程博覽會親子同樂公路總局副局長張仕京在致詞時說明,今年工程會將生態工法改為生態工程,應用在道路工程上,代表在道路的整體動線規劃皆應納入生態工程的作法,對生態的衝擊達到最小。

現場的靜態展示即有許多公路總局以生態工程整治邊坡的成功案例,包括台11線151K+820至151K+960的邊坡穩定工程,以及花蓮橫貫海岸山脈的玉長公路崩塌地的整治等。位於北埔的台三線實地案例,是因2001年納莉風災,造成整個坡面塌滑,因此採用掛網噴植草種處理,以及打樁編柵,袋苗穴植及播撒草種等方式,進行邊坡保護工程。工程會副主委陳柏森在參觀台三線案例時,推崇施工規畫單位採用多種方式,達到穩定邊坡及恢復植生的功效。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