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人與土親密接觸 最讓志工感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人與土親密接觸 最讓志工感動

求偶蟾蜍相伴 台北樹蛙驚艷現身

2006年10月30日
本報訊(莫聞報導)

牛奶榕榕果與榕小蜂有共生關係27位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志工,28日在二子坪遊憩區穿上青蛙裝(水靠),不畏寒風,在濛濛細雨中走下水池,動手清除外來種水蘊草與人厭槐葉蘋,為其他生物留下生存的空間。服務之餘,主辦單位更安排了生態環境解說,從水鴨腳秋海棠的解渴效用、可做藍染材料的馬蘭、牛奶榕與榕小蜂的共生關係,到數十隻求偶中的蟾蜍等一一介紹,而難得一見的台北樹蛙也現出身影,最讓志工驚艷;志工們表示,在與夥伴、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中經歷了無數次的第一次,最是生命中無法忘懷的經驗。

這次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陽明山生態工作假期活動,是自今年7月以來在雍來生態園區與二子坪遊憩區一系列短期工作假期的最後一次,也是參與志工最多的一次,顯示生態工作假期的活動型態,已逐漸吸引更多民眾注意與認同。

  

27名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志工們,分別來自金融業、電子零件貿易商、教育工作者、工程顧問公司、職業軍人、化妝品公司與學生,其中有5位曾參與過雍來生態園區移除李氏禾的工作;其他志工則分別從電視、雜誌或電子報的報導得知活動意義後,便興沖沖號召親朋好友、或單槍匹馬報名參加。

二子坪正值繁殖期的蟾蜍志工人數眾多,兵分兩組,分別負責移除水蘊草與人厭槐葉蘋。有趣的是,正值求偶與繁殖期的蟾蜍,佈滿了整個池子的水面,志工們第一次看到如此壯觀的景光,讚嘆不已。負責帶隊解說文化大學觀光系助理教授盧堅富特別叮嚀志工,不要干擾到這些身負傳宗接代重任的小動物,而且接下來氣候轉冷,應不至於擔心水蘊草過度擴張,因此,志工撤離前,池中還遺留大半水蘊草,以避免干擾蟾蜍繁衍的空間。

在另一座池子裡,9月底才有一批志工清理過的人厭槐葉蘋,經過一個月又佈滿整個水面,不過厚度已經減少許多,不一會功夫,志工已清除泰半水面。顯示移除外來種的工作成果能夠持續累積,前人辛勤耕耘的成果,接續的志工必能感受到。

這次活動期間適值保育類動物「台北樹蛙」進入繁殖期,整個水池邊充滿著台北樹蛙「呱-呱-呱」、「咯、咯、咯」的鳴聲,間或穿插著拉度希氏赤蛙的短促叫聲。盧堅富解釋說,台北樹蛙與其他樹蛙不同,喜歡較冷的水溫,因此在秋末與冬天繁殖,雖然鳴聲很響亮,卻很難定位,因為牠會挖洞待在其中,研究人員很難發現牠的蹤影。不過,非常幸運的是,有一隻台北樹蛙現身了,看著牠美麗的青綠色身影,志工驚呼連連。

對志工來說,參加工作假期第一次和陌生夥伴一起參加勞動服務、一起穿上青蛙裝、踩入水池的泥巴裡拔水草、第一次看到蟾蜍求偶、第一次看到台北樹蛙……種種第一次與其他人、與大自然的親密體驗,是人生難得的經驗。從事服務業的吳佩儒說,太多太多第一次的感動,實在很難用言語表達,她現在已在期待下一次的工作假期了!第二次參加工作假期的楊芊芊還說,希望主辦單位能開發更多的地點,到不同的地方去服務。

青蛙裝的體驗也令人難以忘懷,有些志工語帶興奮地說,「終於穿上青蛙裝了!」從事教育工作的王振叡則發下豪語:「很高興和這麼多小青蛙、大青蛙一起工作,回去後的任務是要招募更多的大青蛙來到這裡。」(修正註)

今年最後一梯次的陽明山工作假期,在志工們許許多多第一次的感動中劃下句點。主辦單位環境資訊協會表示,將爭取明年度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繼續合作,並期許志工都是種子,將生態工作假期的理念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