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3日
摘錄自11月23日路透社華盛頓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一報告指出,美國很快就能利用10億噸纖維素生物量,來減輕該國對用玉米製造環保燃料的倚重,但需先面對有關收成、儲存和運輸等費用高昂的問題。生物量(biomass)係利用玉米、小麥和其他農作物未充分利用的部份所製成。這項由生物技術產業組織發布研究說,農夫可以使用生物量去製造乙醇。但要從他們的土地上移動這些東西,卻需要農夫採用新的土地管理作法,和做出約10萬美元新種植設備的高昂前期投資。
報告稱,產業朝向接納生物量產品的這個變遷,首先必須讓農夫視此為經濟上可行的作法。一旦他們能提供充分的原料,生物量提煉廠和鐵路才會跟著擴充基礎設施。運送纖維素乙醇的價格,主要和採用免耕系統的新設備有關。目前,美國種植玉米、小麥和其他穀物的農地,不到20%是在免耕系統下運作。免耕系統是不需整地即可播種,或將種子鑽入土地的程序。
美國106間乙醇精煉廠預料2006年將生產47億加侖的生物燃料,較一年前的39億加侖增加。玉米價格周一飆升至10年新高,部分原因是因為,擔心美國2006年107億蒲式耳的農作物,將不足以滿足來自於乙醇的需求,乙醇利用了20%的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