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減量 環保署長:台灣參與清潔發展機制意義不大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溫室氣體減量 環保署長:台灣參與清潔發展機制意義不大

2006年12月21日
摘錄自12月21日中央社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是京都議定書規範的彈性機制,工業化國家可藉合作計畫,以資金援助或技術移轉等方式,協助開發中國家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再將配額買回自用。減少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已是國際趨勢,尤其國與國間的碳交易行為更受到關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長張國龍21日應邀到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報告「台灣如何落實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CDM」減碳政策。張國龍表示,台灣的國際地位未獲京都議定書承認,貿然投入高風險的「清潔發展機制(CDM)」碳交易,意義不大。

張國龍指出,正因為有不確定性的風險,已經讓歐盟的CDM碳交易價格,從今年四月的二氧化碳每噸31歐元的歷史新高,直線滑落至只剩6.7歐元,凸顯出CDM的高度風險。張國龍強調,占全球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約1%的台灣,的確有減量、以降低污染負荷量的需要,環保署也完成「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希望以漸進推動方式,先求提升國內能源效率及發展再生能源後,再逐步進入總量管制及參與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