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中圈下荒野――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 環境資訊中心

在都市中圈下荒野――富陽自然生態公園

2006年12月26日
作者:鄭以馨、蘇志畲

富陽自然生態公園(攝影:蘇志畲)過去台灣為了追求經濟發展,忽視自然環境的重要性,造成台灣自然資源漸次減少甚至滅絕,影響了人類的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穩定與維持,是保持良好的環境供人類與萬物生存之所需。

民間團體荒野保護協會於1995年成立後,希望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透過自然教育、荒地圈護等方式,守護台灣的自然生態環境。只要自然棲地獲得保護,就是生物多樣性、遺傳多樣性與生態系多樣性實現的保證。位於台北市的富陽自然生態公園便是荒野認養荒地的實例之一。富陽公園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富陽街底,原來是軍方的彈藥庫,因長期管制且與六張犁山區相通,故保有較為荒野的生態。當富陽公園面臨人為濫墾、外來物種侵入及施工不當的危機時,荒野保護協會介入關心,努力讓棲地逐漸恢復原貌,如今富陽公園多樣的生態在綠地日益稀少的水泥叢林中,愈顯難得。

軍火庫成生態資源寶庫

園區內的石階(攝影:蘇志畲)原來是聯勤彈藥庫在1988年軍方撤出後才轉為自然公園,從日據時期就已是軍方禁地的富陽公園因此保留了原來的低海拔闊葉林生態。富陽是以生態保育為規劃概念的公園,在裡面找不到噴水池、水泥步道或人造的小橋流水,映入眼簾的盡是特殊的濕地生態景觀,在引入「生態廊道」及「群落生境」概念的設計之下,山林環繞的閒適讓動植物更能自由自在的棲息。

台北市公園路燈管理處在2005年委託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進行生態調查結果及物種監測,發現富陽公園除了樹齡高達百年的相思樹外,5千多株喬木還包括香楠、白匏子、血桐、九節木、水同木、江某等物種;公園內有著溪流纏繞著谷地,潮濕的環境孕育了筆筒樹、台灣山蘇花、台灣桫欏鳳尾蕨等蕨類植物;水生植物有水丁香、水蠟燭、野慈姑等;動物資源方面也不乏珍貴的保育類生物,如白鼻心、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領角梟、台灣藍鵲、台北樹蛙、翡翠樹蛙、貢德氏赤蛙、雨傘節、錦蛇、渡邊氏長吻白蠟蟬、無霸勾蜓等。富陽以最低程度的人工設施保存公園內原先完整的棲地環境,是國內生態工程的典範。

民眾齊心努力 成就自然公園

定期舉辦的解說教育(攝影:蘇志畲)像富陽這種在都會中已很稀有的自然資源,應受到重視與保護,當地居民也希望能將富陽建設為生態保育的公園用地。歷經長時間的努力與溝通,富陽自然生態公園於2004年11月起正式由荒野保護協會認養,並由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於2006年3月起贊助參與。雖然荒野志工亦擔心過多的人潮會為公園帶來噪音、採植花草等破壞,但公園是開放給民眾休憩的地方,志工團隊會藉由每月一次的導覽活動,透過解說及教育,讓民眾了解富陽公園的生態,進而珍惜並維護它。

在荒野志工的心目中,儘量保留自然風貌的完整才是最理想的,但附近居民會希望有些適當的建設,因為許多民眾每天都來公園散步、運動;許多熱心的民眾都將這裡當自家後花園般照顧,有人將自家花木移種此地,卻帶來外來種的生態問題,讓志工們有些頭痛。

不過,圈護荒地與自然教育畢竟有所不同,但教育卻是達到圈護的重要方法。荒地圈護行動亦需要穩定的經費支援,因此緯創資通加入守護,著實給予志工團隊相當大的鼓勵,也期盼企業團體與個人能加入支持圈護荒地的行動,讓荒地圈護的夢想得以實現。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