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之旅》溫泉鄉的吉他──小油坑地熱、馬槽溫泉之旅 | 環境資訊中心
《陽明山之旅》

《陽明山之旅》溫泉鄉的吉他──小油坑地熱、馬槽溫泉之旅

2003年01月24日
作者:陳世一

◎大地的心跳

在士林等台汽陽金線的車子。

「我們今天要去哪裡?」女兒問。

「要到陽明山的心臟。」

「心臟?大地也會有心臟?那我們會不會聽到心臟跳動的聲音?」女兒一臉狐疑。

「不僅會聽到,而且會看到、感覺到心臟的脈搏,可是,我們可能先要拋開人類本位的觀點,才能聽到大地的心跳喔!」

車子隨著陽金公路左右迴旋的幅度而擺動,女兒右手放在左手的脈搏上,喃喃自語「大地的脈搏不知道會比我快還是慢?我是要用手放在地上還是用耳朵貼在地上聽呢?」

當女兒還兀自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世界時,小油坑已經到了。我們不走道路,從旁邊的石階步道進入,女兒看著左右的箭竹林說:「這竹林好矮,是不是還沒長大。」

我馬上說:「哪會矮,好高。」

女兒愣了一下,立即又說:「這竹子好細。」

我又說:「哪會,一般粗啊!」

女兒有點生氣的說:「喂!你講不講理,明明我們時常看到的竹子都又高又粗,你卻說這個竹子不矮又不細。」

我默不作聲帶著女兒繼續走,箭竹越來越矮,我才說:「你看這裡的竹子才是較矮,這種包籜矢竹本來就長不高,剛才的矢竹林因蔽風較好,所以長得較高,一般的箭竹才沒那麼高。」

「原來是箭竹喔!不早說嘛!」女兒仍有點生氣。

「我們鑽一下箭竹玩玩好不好?」趕快安撫一下女兒,從路旁右側的小路鑽進去,兩旁的箭竹幾把小徑夾住了,必須用手撥開竹枝,經過了兩座觀景台後,才繞出來。

「為什麼會叫箭竹呢?」女兒問。

「因為箭竹的竹幹很堅韌,以前的原住民拿它來作箭桿,所以叫箭竹。」

進入小油坑的地熱現場前,遠遠的已經可以感受到在山谷中竄起的白煙散發出的熱力感覺了。

女兒興奮的說:「哇!很有蠻荒的味道呢!」

◎小油坑的脈搏

小油坑風景區
小油坑風景區

「小油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女兒問。

「以前的人採硫後要煉硫,硫磺溶解後就和油一樣黃黃的,所以,出產這種磺油坑洞聚集的地方就叫油坑了,七星山東北邊有一處硫氣孔更猛烈,所以叫大油坑,這裡的規模較小,所以,只能相對的叫小油坑了。」

「這裡這麼熱,一定都沒有生物生長對不對?」女兒大膽的推論。

「誰說的?有人研究,地熱流泉裡有一種叫『硫磺芝』的硫磺酸化細菌,生存於攝氏約30到80℃之間,噴出的沸泉中間約90至100℃,沒有生物存在;在70至80℃時,有細菌生長;50至60℃時有藍藻生長;40℃以下則有綠藻生長。」

「細菌和藍綠藻是動物還是植物?」女兒問。

「如果以五界說來看,牠們既不屬於動物界,也不屬於植物界,而是原核界,因為細菌和藍綠藻並不具備一個真正的細胞核,所以另成一界。」

走入地熱現場,煙霧從崩坍的谷地中各處升起,硫氣味沖入口鼻,有些刺鼻。

「這煙霧中是不是有很多硫磺?」女兒問。


地熱現場

「不很多,大部份是水蒸氣,有約佔97﹪,其餘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硫化氫水溶液在空氣中會慢慢氧化或經高熱分解,就變成我們在噴氣孔旁看到的鮮黃色的昇華硫磺結晶,也有人叫火口硫,飄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很容易溶於水,如果和雨水結合,則會產生酸雨,就如同工廠廢氣或汽機車排氣中都含有二氧化硫,為現代生活環境產生酸雨的主因。所以,陽明山區的酸雨較為嚴重。」

拿著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植群解說書「丹山草欲燃」,和女兒一起尋找其中的「曲柄蘇」、「山石蕊衣」、「葉苔」、「水生集胞藻」、「硫磺芝」等硫氣孔地熱區的植物。

女兒說:「你看,這些附在土石上的曲柄蘇好像綠色的毛氈,這葉胎有如鑲嵌在岩壁上的小綠銅板,大概牠們嫌這裡太醜了,所以才要裝飾一下這片灰黃的世界。」


往馬槽途中,竹子山的美景

從小油坑走到馬槽時,陽金公路繞著山勢峰迴路轉,隨著我們前進的步屨,小觀音山從立在對面到被拋到腦後,最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右邊的七星山、七股山和遠方山頂扁平的磺嘴山,繞一繞之後,竹子山驀然出現,映著西斜的陽光,澄藍的山影對比著濃綠的稻田林野,顯得如此深遂而優美的風景,使我和女兒在路旁都看呆了。

這或許是走路人的報償吧!我想。在突破了由車窗看風景的視野侷限之後。

◎溫泉文化

「你喜不喜歡洗磺水?」馬槽快到時,我問女兒。

「什麼是磺水?」女兒問。

「磺水就是溫泉啊!陽明山的本地人都說洗磺水。」

女兒搖搖頭說:「不太喜歡,因為皮膚會澀澀的,不過,如果很冷,洗起來熱熱的也很舒服。」

「其實,台灣雖然到目前已發現了98處溫泉,但在歷史上並沒有洗溫泉這種文化傳統的廣泛流行,可能在地的原住民有稍加利用而已,一直到日本人進來發現台灣有很多溫泉後,才將日本人酷愛的洗溫泉這種文化傳到台灣來,而陽明山就是日人推廣溫泉文化的重鎮。」

「奇怪,日本人為什麼會喜歡洗溫泉呢?」女兒好奇的問。

我拿起一張世界火山分布簡圖讓女兒看,一邊指著環太平洋島弧上代表火山的黑點,說:「環太平洋的火山帶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地方,有『火環』之稱,依照板塊構造論,板塊擠壓或分離的地方火山都特別多,所以,太平洋這塊大板塊和其它板塊的接觸處自然有頻繁的火山活動,而火山和溫泉、地震往往也是伴生存在的,日本也處於這個火環中,而且日本是世界上溫泉最多的國家,剛好日本又是溫帶,冬天天氣很冷,這些可能是日本人溫泉文化的外在客觀條件,也就是他們島嶼的地理個性提供他們發展符應當地環境的特殊溫泉文化。」

「那主觀條件又是什麼呢?」女兒窮追不捨。

「可能和他們文化傳統中的一些東西有關吧!諸如他們有關溫泉的神話特別多,或有溫泉神靈,或是溫泉是某神明開闢的等等,但是,假設他們的信仰裡如有一條洗澡很傷元氣的話,那洗溫泉的文化也可能在遍地溫泉的地區減弱或消失。」

走在台灣溫泉密度最高的陽明山區,不時從空氣中傳來的硫氣味和路邊的崩坍破碎的後火山地形景觀,似在昭告世人溫泉的祕密。

「台北的溫泉利用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女兒問。

「在光緒十九年(1893年),德商奧利首先慕天然溫泉之名,在北投開設俱樂部,日人據台以後,為剿滅陽明山區的叛亂勢力而對陽明山區展開調查,進而發現許多溫泉,在明治三十六年(1903年)台北到北投的公路開通後,民間投資北投溫泉業者日漸增多,性質上以私人別墅、機關俱樂部和軍方的療養院為主。北投算是台灣早期的溫泉重鎮,後來色情行業曾經滲入發展,十幾年前將色情趕出之後,則逐漸沒落了,反而馬槽溫泉逐漸變成陽明山溫泉的重心了。」

◎溫泉的種類和成因

「對啊!溫泉有什麼種類呢?」女兒問。

「溫泉的種類是依其所含礦物成份來區分的,有單純溫泉、碳酸泉、硫酸鹽泉、食鹽泉、鹼性泉、苦味泉、礬類泉、硫黃泉、放射能泉等十幾種。」

「那陽明山的溫泉是哪幾種?」

「可分為三種,為中性碳酸氫鹽溫泉,酸性硫酸鹽溫泉和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溫泉。馬槽的溫泉屬於酸性硫酸鹽氯化物溫泉,是現在陽明山區著名的溫泉聖地。」

「可不可以用顏色來分?」

「以陽明山區來看,用顏色分的話,可分為酸性的青磺和中性的白磺,還有一種泉水流過鐵質較多的地方而形成黃紅色的鐵磺。」

「產生這些種類的原因是不是和當地的岩石有關係?」女兒問。

「對, 溫泉就好像地下有個加熱的火爐,熔岩流岩石縫隙下的五指山層砂岩層是裝水最好的鍋子,因為砂岩層的顆粒大,水可以在其中流動、貯存,雨水一降下來,跑到砂 岩層或熔岩流的縫隙中時,就會被下面後火山殘留的熱源煮成熱水,而熱水和岩石接觸時,岩石中的一些礦物質就會被溶解,跑到水裡面去,就形成了所謂的溫 泉。」

「什麼是五指山層呢?」女兒問。

「五指山層是北部地區最老的地層,約在3500萬年前至2400萬年前在海底沉積,有時候華南古陸塊的大河沖下來的泥沙較粗,有時較細,經過成岩作用後,粗的就變成砂岩層,細的就變成頁岩層,這裡地下的砂岩層就是最好的地下水貯存所。」

「一定要有火山作用才能產生溫泉嗎?」女兒問。

「不 一定,除了活火山和後火山作用可產生溫泉外,山嶺也可以產生溫泉,台灣的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附近也有很多溫泉,因為,在平常的地方如果朝地底深入每 1000公尺就會增加30℃,如果在火山地區則更高達兩、三倍之多,就更容易產生溫泉了。馬槽過去也有人鑽探過,發現地下1000公尺處的溫度高達 280℃。」

「為什麼深入地底溫度就會變高呢?」女兒不解。

「除了過去火山活動殘留的岩漿熱源外,還有在地殼下的一層地函也是高溫的來源。」

「你剛剛說的岩石裂縫形成的鍋子怎麼產生的呢?熱水煮好了又如何運上來?」

「從 大的地理環境看,菲律賓海洋板塊不斷擠壓歐亞大陸板塊,台灣剛好介於兩板塊中間,而台灣正處於持續進行的造山帶內,許多由擠壓造成的逆斷層、重力斷層、節 理和裂隙等就變成了地底下大小不等的鍋子和熱水湧上來的管子了。地下的溫泉要上升到地表,則要有靜水壓力差使溫泉有動力湧上地表。」

「什麼是靜水壓力差?」

「靜水壓力差就是利用冷熱水的密度不同,熱水當然會向釋放能量的方向跑,在熱水上升過程中,熱水因膨脹而減低密度,就使底下的熱水有更大的壓力差上湧,或是利用地形上的壓力差,如高山的水匯入地下被加熱後,因連通管的壓力而再湧出形成溫泉。」

旁邊的車子呼嘯而過,使這段不長不短的步程走起來不很舒服,可是,旁邊的風景太美了,所以,不知不覺間就忘了旁邊車聲的存在。

◎溫泉鄉之旅

在馬槽之前,我們先站在較高的陽金公路邊俯覽馬槽整體的地形,看看這個地方到底像不像一個天然大馬槽。

一座橘紅色欄杆的橋屹立在前方,左邊平緩的谷地有一些房子及一家門前停滿車子的天然溫泉浴室。

「看不出像馬槽的樣子。」女兒說。

「你看過馬槽嗎?」

「沒有,不過看過牛槽,應該差不多吧!」


馬槽山谷中的崩壁

走到橋旁,往右邊一看,一幅破碎的崩壁圖呈現在我們眼前,地上的熱氣裊裊升起,馬槽溪雪白的流水如靈蛇般敏捷而快速地搖擺下竄,留下山谷中一片頹坍無序的土石,讓人看了只覺得一片茫然。

「這個地方有點恐怖,山好像快要塌下來的樣子,可是,有點像馬槽」女兒說。

「是啊!這裡剛好位在斷層帶,而且又是後火山作用仍在進行的地區,加上山壁和谷地的落差大,一遇地震、颱風或大雨過後,很容易崩坍。在1986年11月時,這裡就發生了一次大山崩,土石一直衝下來長達2公里多的距離,沖毀了眼前馬槽橋的前身及更下游的翠林橋兩座橋。」

「那這座橋是後來建的了?」女兒問。


防沖蝕、且造型優美的馬槽橋

「是啊!當時還請日建設計株式會社進行山崩原因的研究調查後,採用SRC固定式拱橋,以防土石流沖刷、硫氣侵蝕及景觀上的配合,在1993年11月才通車,橋下還裝有投射燈,晚上看起來也很漂亮。你沒看到橋下拱起的跨度很大嗎?那就是怕山上土石的激烈沖蝕。」

女兒對著橋身,左瞧右看,不時點點頭,我則拿著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斷層分布圖給女兒看,並指出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

「我們正在金山斷層旁邊的小斷層上嗎?」女兒問。

「對!你看,陽明山區的地熱及溫泉幾乎都位在區內的大小斷層帶上。你看金山和崁腳兩大斷層線的走向都是東北、西南走向的,這說明了什麼呢?」

「這我知道,就好像我們擠一塊海綿蛋糕一樣,會在用力的垂直方向有一條條的裂縫。菲律賓海板塊在我們台灣東南方向西北擠壓,自然會產生垂直方向的斷層了。」

「這種大斷層是所謂的『逆斷層』,旁邊還有許多小的『重力斷層』,這裡的斷層就是小斷層。」

「我們要不要去找斷層啊?」女兒說。

「路兩旁都被水泥、泥土和樹木、小草蓋住了,要找出斷層並不容易,還是到橋下去看看溫泉好了。」


馬槽溫泉浴室

溫泉浴室前停滿了車子,許多人正在排隊等待洗著名的馬槽溫泉,門口不時由擴音器傳來叫號碼的聲音,真是生意鼎盛。

順著旁邊的小路走,只見溫泉浴室接出的排水管一根根都在流著冒煙的溫泉水。

女兒看到此景,突然靈機一動問說:「溫泉可不可以喝呢?」

「要 看溫泉的種類吧!在歷史記載中,有人因喝了溫泉水而將疾病治好,也有人因為喝了溫泉而把命送掉,所以,喝溫泉這件事還是少試為妙。唐朝那個抓鬼的魏徵就曾 寫了一篇『醴泉銘』,說喝九成宮的泉水可以長壽及治病;但三國演義中也有記載,在諸葛孔明南征時,士兵中有喝了含有銅鹽的『啞泉』,有的輕微者聲音變嘶 啞,嚴重的則一命嗚呼,不過,這還不是最毒的,有些地方的溫泉含致命毒素,連碰都不能碰的。還好,台灣沒有那種溫泉。」

小逛了一下馬槽附近後,走回陽金公路時不禁想著,下一次的地層變動後,不知道馬槽將會變成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