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黃暈漸淡、轉灰直至一片漆黑,又到了該回家的時刻了,從木屋沿步道走出自然谷,短短2分鐘得路程卻走了半個小時。只因百年炭窯、芒果樹平台及樟樹平台前的小路都閃爍著螢光點點……,「能在這樣的環境工作真好」看著眼前星光大道,我心裡這樣想著。
忘不了2015年的初夏,我剛來自然谷,很享受這邊的工作環境。木屋坐忘台前抬頭就能看見松鼠跳躍,蝴蝶飛舞,電腦不用播放任何音樂,因為萬物之聲就是最好的背景音,最令人驚豔的,莫過於六點收電腦回家,沿著步道就可以欣賞螢光點點,踏上季節限定的星光大道,伴著下班的好心情離開。
4月底到5月初這短短兩個星期是台灣螢火蟲的大發生期,北埔、東勢、大山背及其它淺山區都充滿了賞螢的人潮。這個季節的確是最適合賞螢的季節,然而台灣螢火蟲有56種,每一種螢火蟲喜歡的生活環境、海拔高度及成蟲發生期都有不同。像自然谷除了這個季節的黑翅螢外,6、7月時也常常看到端黑螢在自然谷飛舞,以前在竹北擔任自然講師時,也常在10到12月的河濱高灘地見山窗螢穿梭草叢,另外就算是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山區,冬季也有雪螢、鋸角雪螢、神木螢等螢火蟲出沒。由此可知只要有心,一年四季都是賞螢的季節。
根據筆者在新竹多年賞螢的觀察經驗,黑翅螢觀賞的最佳時機是沒有月光的晴朗天氣,從入夜後一直到晚上9點前。推測是太過明亮的環境會影響到螢火蟲發光求偶行為,因此不受黑翅螢喜愛。下雨的天氣或是大雨過後黑翅螢的數量會減少很多,想是因為雨水會沾溼黑翅螢的翅膀影響飛行,因此螢火蟲自然也不愛在這種天氣活動了。而螢火蟲單身派對時間會在入夜後開始,到晚上9點時大部份的螢火蟲不是已經找到另一半,就是準備要躲在葉下休息了,因此過了九點之後,螢火蟲數量也會開始減少。另外觀察發現,黑翅螢比較喜歡開闊的地點,密林下那種看似天然的地方數量較少,而在菜園、林緣、草叢及野薑花叢等視野開闊的地方反而可以看到數量龎大的黑翅螢聚集。有趣的是被設為賞螢景點的山區道路,人來人往使黑翅螢不愛穿越,反倒是路兩旁的草叢視野廣又有地方可以休息得到黑翅螢的青睞。在這樣的好惡選擇之下,螢光在道路兩旁閃爍就好像為賞螢的人開了一條星光大道一樣。如果道路兩旁有水流緩慢的小溪澗、溼地,那星光大道就更加明顯了。
自然界中許多生物都是雄性主動雌蟲被動,黑翅螢也不例外,我帶學生、朋友去賞螢時,最喜歡玩的就是未看先猜「這隻我不用看就知道是公的」,往往在驗証時讓同行的人驚呼「神算!料事如神」。其實不是我能未卜先知,而是我了解黑翅螢的習性。雖然雄螢和雌螢都有翅膀,但忙碌飛舞、東尋西覓的多半都是雄蟲,雌蟲由於體內有許多待受精的卵,重量較重,因此不愛飛行,他們比較喜歡的就是停在葉上等待雄蟲找上門。而且別忘了,雄蟲有兩節發光器,而雌蟲只有一節,那些較明亮顯眼的光源自然都是雄蟲所出囉。
吉卜力著名動畫作品「螢火蟲之墓」描寫二戰未期日本受空襲後,少年清太與他4歲妹妹節子的故事。故事中死去的螢火蟲暗喻兄妹間短暫的幸福及年幼生命的逝去。猶如故事中兄妹同住河堤邊的幸福時光,黑翅螢成蟲的壽命美麗而短暫。在為期一年的生命週期中,黑翅螢有長達10個月的時間是幼蟲期,不像成蟲給人的溫和印象,幼時的螢火蟲可是厲害的肉食掠奪者,他會利用尾部牢牢固定在蝸牛殼上,再對探頭的蝸牛施以麻醉,等蝸牛不能動彈時再鑽入殼中享用。
在經過6、7次蛻皮後,終齡的黑翅螢會進入滯育期在土堆或枯枝落葉下化蛹。渡過一個多月蛹期後才會羽化成空中飛舞的流星。
黑翅螢成蟲因口器退化無法進食,因此單靠吸食露水、流質食物的成蟲約只有兩星期的生命,此時他們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繁衍下一代,而當他們在完成使命後便會在1到2天內死亡。相較一年的生命史,空中的流螢的確如曇花一現,短暫卻美得讓人印象深刻。
昆蟲小知識(水生、陸生及半水生螢火蟲)
你可知道長輩們兒時田邊撲螢抓的螢火蟲,很可能與我們現在所賞的螢是不同種類嗎?
螢火蟲依照其幼蟲期生活的環境有分水生、陸生及半水生三類,水生的螢火蟲種類稀少,全世界2000多種螢火蟲中,約只有20種是水生的,其幼蟲在水中以螺貝類為食,在要化蛹時才會上陸,在台灣有黃緣螢、黃胸黑翅螢及條背螢三種;而陸生螢火蟲種類最多,一般看到的螢火蟲皆為此類,雖說為陸生,但其生長環境還是偏好近水的地方,我們常見的黑翅螢、端黑螢及台灣窗螢等都是陸生型的螢火蟲。
陸生螢火蟲以蝸牛、虛弱的蚯蚓為食,有些種類在化蛹前還會築土繭,十分有趣;半水生的螢火蟲在陸地上生活,用氣孔吸呼的他雖無法像水生螢火蟲在水中自在生活,但有必要時他也可以潛水活動,這類螢火蟲在台灣只有鹿野氏黑脈螢一種。
台灣農業時代水田遍佈,施藥的狀況較少,正是黃緣螢最喜歡的生活環境,因此長輩們兒時夏夜的伙伴,很可能是黃緣螢。但隨著水田的減少,農藥使用的增加,已使黃緣螢族群數量大減,甚至已經某些地區消失了。
※認識更多自然谷之星,歡迎參加【環境資訊協會】自然谷免費導覽!
黑翅螢
- 身長約7.6 - 11 mm。
- 前胸背板為橘黃色,部份個體會有兩點黑色斑點。
- 頭部一半沒於胸背板下。
- 觸角為絲狀。
- 雄雌螢皆有翅,鞘翅為黑色具縱紋。
- 雄蟲腹部黑色,具兩節發光器、雌蟲腹部為橙黃色帶有點色斑紋並且只有一節發光器。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環境資訊協會官網(2017.4.22)。
參考資料
- 花蓮高農-黑翅螢
- 夏天常見的螢火螢
- 與黑夜共舞的黑翅螢
- 台灣生物多樣性入口網
- 行政院農委會- 夜間及休閒昆蟲主題館
- 書籍《台灣螢火蟲》 ,陳燦榮(2003),田野影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