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2日
摘錄自2017年2月1日TVBS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在日本,一個人口不滿1700人的小鎮把垃圾分類細分至34種,一般認為該分類為垃圾去焚燒的,在當地都變成有用的資源,小鎮的最大目標,就是在2020年做到全鎮零垃圾。
德島縣上勝町是四國最小的小鎮,面積只有109.7平方公里,還不到台北市的一半,人口連1700人都不到,60歲以上的人佔了大半數,表面上看似毫無貢獻的銀髮鄉,環保意識卻是全日本第一。
實際走一趟當地垃圾回收站,光是玻璃瓶就分為無色、咖啡色、其他色別,攤開上勝町的官方指示紙類就有四種,寶特瓶跟瓶蓋要分開丟,有趣的是貝殼要算在玻璃陶器類,鏡子、溫度計自成一格,尿布、女性生理用品也是資源的一種。
13年前,上勝町提出34項垃圾分類,居民從反彈到漸漸了解。據當地零廢棄事務局長表示,居民們曾經很痛苦去適應此垃圾分類措施,但透過他們的合作分類,現在鎮上幾乎沒有需要焚化的東西。鎮上居民有共識,即好的資源回收觀念是這個小鎮唯一能給下一代的最大遺產,達成零廢棄的目標,包括零垃圾與零浪費。做好垃圾分類,可減少地球負擔,留給後代好的未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