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花蓮新世紀 花蓮新五大建設
自1970年以來,花蓮企圖轉型到工業,時至今日卻一直停留在自然資源輸出──大理石、蛇紋石、黏土、石灰石等礦業、砂石業等產業上。近年中央政府大量投入各種建設,花蓮依然深深陷入發展的困境當中,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工業條件,讓花蓮絕對難以與其他縣市競爭。
交通部或花蓮人,期待投注1000億興建一條高速公路解決花蓮發展的困境! 交通部主掌著不只有交通建設,觀光、網路、電訊都在其管轄業務,為何對於產業的發展思維僅只有一條高速公路建設?
想想看,一條高速公路興建期達10幾年,經過10年後花蓮就可以脫離貧困的命運?
靠一條高速我們可以跟世界接軌?可以跟世界競爭?政府如果沒有同時給予適當的經費協助社區文化產業發展,社區會因為高速公路而有機會嗎?想想看我們為了數10萬社區經費要花費多大的力氣?
高速公路可以給社區任何機會嗎?會帶給社區人才?年輕人會回流嗎?文化可以傳承嗎?
我們必須務實的思考:面對全球化的時代,花蓮核心的競爭力究竟在哪裡?
花蓮的發展條件不該走向西部一樣的工業發展之路,我們要向東的環太平洋看齊,向夏威夷、峇里島、復活島等環太平洋觀光發展圈看齊。豐富的自然環境與多元文化,在環太平洋顯得獨樹一格,這就是花蓮的核心競爭力!
花蓮要走向國際觀光的先天條件:包括恢復自然海岸與河川魅力、建立大眾運輸系統與接軌國際的高速網路等等,藉由新思維的交通網絡、新的公共建設思維來帶領花蓮與世界接軌,這才能發揮核心的競爭力。因此行政院必須重新思考對花蓮的建設,經費投資應該依據新思維來建設花蓮:
一、洄瀾之心:建立大眾運輸系統
六期重劃區於1972年北迴鐵路西移至花蓮火車站現址,造成花蓮舊市區金三角沒落,該區繁華的再現是許多花蓮人的期盼,因此洄瀾之心應以舊城區為中心,北經機場、七星潭到太魯閣,西經慈濟、吉安到鯉魚潭,南經干城到東華大學,東經光華、海洋公園到鹽寮,構成「大花蓮軌道系統」,作為發展國際觀光的基礎建設。
北迴鐵路雙軌化及電氣化完成、傾斜式車廂採購後,台北至花蓮縮短在2個小時內,運量增加至2萬人次,可以完全承載花蓮對外交通需求,還可以支持軌道運輸系統的營運。
軌道運輸系統的建立,將改變花蓮人長久以來靠小汽車運輸的習慣,改變街道立面形成綠蔭徒步區,社區將慢慢醞釀出微型社區產業,例如現在芋頭蕃薯的路邊攤,協助轉型成芋頭蕃薯的特色小吃或精緻伴手禮店,這樣第一創造居民的就業機會,正如台北的捷運新商機,將發展的大餅落實在居民身上。第二可關照弱勢族群--老年、兒童、殘障,發展花蓮最適宜的銀髮族養生退休事業。第三,減低花蓮市區的車潮壅塞,避免過多的車潮破壞花蓮原本的發展條件。
二、縱谷特慢車
長久以來花東縱谷線的小車站並沒有因為火車的停靠有所發展。觀光客來花蓮只知道北迴鐵路,再加上私人汽車的普遍,搭乘火車的人數急速下降,上下車的居民與旅客也寥寥可數。如果花東鐵路只被定位為居民的運輸工具,沒有結合觀光軸線的概念來規劃,將注定了縱谷聚落的沒落。
相較於蘇花高,花蓮更急迫的公共投資反而是協助縱谷各鄉鎮進行觀光轉型所需的各項人才培育、車站功能的提升。縱谷沿線擁有豐富的農業與文化資源,應將火車站建立成具有地方特色、集交通、產業與資訊中心於一身的「旅客聯合服務中心」,提供旅客有關花蓮交通、住宿、農產、觀光、醫療等多面的資訊及服務,協助花蓮課鄉鎮公所整體行銷及發展。將興建蘇花高的經費轉成協助地方不同特色產業發展,壽豐、光復、鳳林、瑞穗、玉里、富里等鄉鎮次系統共200公里,以車站為中心,建立整個「縱谷環鎮交通系統」。
三、恢復洄瀾海灣
花蓮狹長的海岸線與族群間交織海岸多樣的人文景觀,過去崇德、七星潭、南北濱、牛山到磯碕一個接連一個的海灣,記錄著自然平衡的穩定力量;然而過去30-40年將海岸置滿消波塊、海堤與離岸堤等,我們再也看不到洄瀾灣美麗的海岸,造成花蓮海岸觀光發展上的困境。當初在沒有審慎評估下,不僅造成南北濱海岸嚴重侵蝕現象,更導致美崙溪嚴重淤積,花蓮港防波堤延伸六百公尺後,更加速海岸侵蝕!
花蓮是一個訴求觀光發展的城市,沒有海岸如何發展觀光!沒有觀光發展!
目前世界各國已經檢討過去的硬工法錯誤思維,紛紛利用岬灣理論恢復自然海岸,包括日本、新加坡、美國、西班牙等,因此如果就花蓮的觀光發展定位,能針對花蓮重要的海灣南北濱進行人工岬灣的規劃,不但能同時兼顧海岸景觀與安全,對舊城區復甦與花蓮整體觀光發展將有關鍵的助益。
四、東部高速網路建置
21世紀是網路與知識經濟的時代,中國大陸近10年的通信建設就直接跳過有線進入無線,是一個例子。所以,花蓮應跳脫以往30年台灣西部交通建設概念,直接發展以網路及大眾運輸(電氣化鐵路及捷運系統)做為對外聯絡的工具。隨網際網路的發展,花蓮必需掌握這些趨勢才有優質發展的可能性。蘇花高預算應部分移為舖設網路架構,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網路高速公路。屆時花蓮的特色將是田園旅遊、有機農業以及網路城鄉。
五、東部緊急救難直昇機中隊
花蓮醫療與救難資源一直非常缺乏且集中在大花蓮地區,狹長的地形使花蓮中南部地區一直無法提供大型醫療資源,地方人口除無法支撐大型醫院的建立,快速交通網的建立對緊急醫療也往往緩不濟急,因此編制高性能緊急救難直昇機中隊,不但相對費用較低也是短期就能實現的解決方案。
六、花蓮發展基金
觀光是一項綜合性的事業,牽涉景觀規劃、企業管理、藝術設計、自然資源保育等等複雜的專業與產業整合,但是花蓮卻嚴重缺乏各項產業技術與人才、相關軟硬體人才與技術,以致於一直無法提升觀光品質,無法晉級國際水準,這是發展的最大困境。
觀光旅遊服務品質、社區文化產業的風貌與技術提昇等,都需要整體的搭配與資金投入,因此花蓮發展基金的設立更是建設基礎中的基礎,才是真正保障花蓮走向發展之路的良方。
因此,花蓮人不是不要建設,而是要對症下藥的建設。
我們不要一條硬梆梆的蘇花高經費,而是換成更多等值的禮物--花蓮新五大建設與花蓮發展基金,才最符合花蓮整體發展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