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處置難題到眼前 環團籲社會對話動起來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核廢處置難題到眼前 環團籲社會對話動起來

2017年03月07日
本報2017年3月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雖然非核家園已是政策,但核廢仍然存在,燃料池爆滿、蘭嶼低階核廢料遷出問題卻更急迫。在福島核災六週年,環團呼籲「核廢處置動起來」,要政府積極展開社會對話。這也將是今年311廢核遊行,除非核低碳、永續能源外的重要訴求之一。

「選址過程需資訊公開、兼顧科學與在地、納入風險分配、環境公平正義;先討論中期集中式貯存場址;成立具多元性、獨立性的核廢處理專責機構。」提出建言,全國廢核行動平台7日上午發佈民間自發核廢論壇共識。

2017-03-07_11-45-27

環團呼籲「核廢處置動起來」,要政府積極展開社會對話。這也將是今年311廢核遊行,除非核低碳、永續能源外的重要訴求之一。賴品瑀攝。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在核電廠與核廢選址地區舉辦了八場核廢論壇,邀請當地草根組織、意見領袖與在地居民,以審議式的方式討論。

崔愫欣強調,雖然這些建議仍屬初步、原則性,並非具體的意見,但卻是開啟社會對話的開始。

地球公民基金會顧問蔡中岳以近期南部地區傳出蘭嶼核廢料將送往核三廠,因為比起爆滿的核一二廠,核三廠尚有空間。但這樣「放風聲」、「拋風向球」的操作方式,從不是正面處理核廢問題的方法,而是應該做好資訊公開,社會才可能產生有效的對話。

崔愫欣指出,不過是國內外,過去「由上到下」的選址作法,是注定失敗的。在缺乏討論下,每每公布,就是引起反彈的開始。政府應該正視過去這樣的核廢政策是錯誤的,並先從向面臨最大風險的核電廠及核廢料貯存地區居民道歉與賠償開始,再者,在未來的決策過程真正納入公眾意見。

面對目前政策朝向無人島或是「回原產地」選項,「核廢料並非我們所生、並非我們種出!」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執行長郭慶霖直問,北海岸居民為何沒有權力拒絕再承擔?蘭嶼場核廢論壇意見也要求政府提出核廢料遷出的具體時間表,且遷出時間應與選址脫勾,再次表達了不願再承受的態度。

郭慶霖不滿,目前只見少數「核廢專家」發言,卻忽略了核電廠周遭居民的意見,更不見完整的科學調查、風險與可行性評估,讓社區與社會能有討論的依據。郭慶霖認為,核廢處置是跨領域的討論,除了核工,也涉及了地形、工程、大氣、材料等科學,並非單一專業的專家來決定就好。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