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藍海》:美食 vs.未來 今晚你吃哪一道?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最後的藍海》:美食 vs.未來 今晚你吃哪一道?

2013年04月22日
作者: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最後的藍海》這部電影是由紐西蘭著名的野生動物影片製片人─Peter Young耗時6年,深入南極中心的「羅斯海」拍攝關於海洋生態環保的紀錄片。除了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遏止濫捕「南極鱈魚」造成的問題,更希望能促請紐西蘭政府以及「南極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委員會」將這塊在地球上碩果僅存的處女海域劃為海洋保護區。

南極的羅斯海是地球上最後一片純淨的藍海,但如今也因人類的商業濫捕,生態系平衡遭受威脅
南極的羅斯海是地球上最後一片純淨的藍海,但如今也因人類的商業濫捕,生態系平衡遭受威脅

羅斯海:人類最後的「生存實驗室」

科學家們將這片南極的「羅斯海」形容是人類最後的「生存實驗室」,因為此處擁有地球僅剩的原始海洋生態,但是為了滿足饕客與日俱增的需求,商業漁業爭先恐後來到這個深入南極洲的大海灣淘金,瘋狂地獵捕珍貴的深海魚,導致生態急速失衡,其中以圓鱈(南極鱈魚)的影響最為嚴重。

羅斯海中的白金:南極鱈魚

《最後的藍海》,由紐西蘭著名的野生動物影片製片人--Peter Young耗時6年,深入南極中心的「羅斯海」(Ross Sea)拍攝,為海洋生態消失留下珍貴紀錄。

南極鱈魚之所以禁不起過度捕撈,是因為牠屬於成長速度較緩慢的大型魚,體長可超過2公尺,大約到13~17歲才會成熟產卵,而且牠的血液中具有可適應生活在-1℃海水中的抗凍蛋白,心臟每六秒才搏動一次,使牠能夠生活在冰冷的深海海域,壽命可長達50歲以上。

如今南極鱈魚的年產量已高達每年3000噸,使其成魚族群在35年內減少了35%,像這種靠掠食來控制其食物網下層生物的魚種如果被捕撈殆盡,會導致下層海洋生物隨數量暴增;反之,那些在食物網上層以南極鱈魚為食的多種海洋哺乳動物(虎鯨、海豹)或企鵝等也會因食物短缺而大受影響,整個生態系也將隨之失衡、崩潰。

人人一起  捍衛「最後的藍海」

《最後的藍海》全片透過頂尖海洋生物及漁業生物學者現身說法,在高畫質影像的引領下,讓觀者倘佯在雪白蔚藍的壯觀美景裡,隨著鏡頭從空中鳥瞰、從陸上環視、或從海底欣賞許多珍貴景觀,如臨其境地體驗大自然的原始純粹,亦讓觀眾體認到,捍衛「最後的藍海」不只是生態學家與保育人士的責任,更是每個人都必須關注與行動的議題。

《最後的藍海》官方海報。 圖片來源:佳映娛樂。
《最後的藍海》官方海報。圖片來源:佳映娛樂。

《最後的藍海》(The Last Ocean)
上映日期:2013/4/26
出品國:紐西蘭/英語發音(2012)
片長:88分鐘
類型:紀錄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