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11日「國產雲豹」的新聞報導,引起了一些人對陳水扁總統牽強附會的政治聯想,但卻引發筆者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生態聯想。
雲豹,是一種敏捷的食肉目貓科哺乳動物。台灣產的雲豹,是台灣地區的特有亞種,曾廣布於本島海拔一千公尺左右的森林。台灣雲豹族群的多年瀕危,透露出台灣森林生態指標的危機;國產雲豹戰車的本周亮相,展現出台灣國防武器自製指標的能力。何其有幸!這種國產戰車,蒙總統恩寵以雲豹命名,說明了幾件「文化創意產業」與「台灣生態」關聯的事情。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是政府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一。這次我們的總統,又為台灣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催生,貢獻了命題的生態創意。看吧!大家以前聽到「鮪魚」這名詞,常聯想到日本的沙西米;而現在則多聯想到「黑鮪魚季」、「東港」、「屏東縣」。為什麼黑鮪魚的概念,不再侷限於料理的日本文化聯想,而擴展到生態的台灣文化聯想?據悉,這是台灣師大美研所林磐聳教授,在當時屏東縣蘇嘉全縣長的支持下,以東港在地人身份及設計專業,結合地方漁業資源及生活文化特色,指導地方文化創意的品牌塑造與整合行銷的代表傑作。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以在地資源為基礎,而發展出的台灣文化創意產業。
何謂「文化創意產業」?依照台灣文化人的界定,是一種「源自創意或文化累積,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運用,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筆者嘗試界定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為一種「以生態資源為基礎,生活文化為內涵,創意設計為表現,整合行銷為導向,產業永續為目標的行業。」世界先進國家推動的生態工法與生態旅遊,其實就是一種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新興行業。例如,台中縣武陵地區的台灣鮭魚以及台南縣七股地區的黑面琵鷺等資源,都是發展為生態旅遊文化創意產業之生態基礎。這次國產的雲豹專案計畫,是借雲豹的生態習性為名,在本質的內涵、導向及目標上,並非以生態資源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產業;但是其產品設計的生態創意表現,投射在台灣生態與文化產業的關聯上,卻是值得嘉許的。
回顧政府曾推動「一縣市一特色、一鄉鎮一特產」、「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等政策與計畫。試問,其中有多少文化創意產業,能彰顯出台灣的生態特色?又有多少地方產業,如當紅的溫泉產業,對於環境資源利用,是可再生的永續經營?還真期望,總統再督促一群關心台灣文化產業的生意人與文化創意的生態人,從「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台南縣白河蓮花季」等行銷策略,結合地方特色的生態資源,發展出名副其實且深耕的台灣生態文化創意產業。
此外,在創意上設計一些有助於台灣進入國際組織的生態文化產品,這也是一種富有台灣生態特色的外交文化創意產業啊!但值得人類思考的是,當我們以生物為產業的創意資源時,是否也關注到牠們所需要的棲地生態保育?而不是將有生命的物種,視為一種可複製的交易商品,或是企業設計的商品符號而已。
在新年的生態視窗,總統為台灣國防文化創意產業,率領陸軍拋出了生態創意;而空軍、海軍是否也會以台灣生態關聯的蛇鷹、虎鯨等跟進呢?如果我們陸、海、空三軍,都以台灣本土特產的野生物為國防文化產業命名;那麼,我們的野生物,也就會受到國軍的保護吧!否則,這些野生物族群在台灣棲地滅絕了,是否也意味著國家野戰部隊,在戰場上陣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