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皇室御用佛寺遺址 河北出土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北齊皇室御用佛寺遺址 河北出土

2017年05月19日
摘錄自2017年5月17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新華社17日報導,中國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文物部門最近證實,經考古專家對鄴城遺址核桃園建築基址群挖掘和研究,確認建築基址群屬於北齊皇家佛寺大莊嚴寺遺址。

北齊時鄴城是佛教的全盛時期,當時全國有4萬所寺廟,200萬至300萬名僧尼。僅鄴城就有約4000所寺廟,8萬僧尼。作為當時全國的佛教文化中心,鄴城留下許多類似大莊嚴寺的佛教遺跡。臨漳縣地方誌主編黃浩表示,臨漳古稱「鄴」,以「三國故地、六朝古都」著稱。鄴城遺址曾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都城;而東魏、北齊時統治者尊崇佛教。

報導說,當地考古工作者1990年代在臨漳縣習文鄉核桃園村附近發現一座隋墓。出土墓誌顯示,此墓為隋大業9年(613年)趙覬與妻樊氏合葬墓,記有「葬於明堂園東莊嚴寺之所」等關於大莊嚴寺位置的重要資訊。

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組成的鄴城考古隊在墓葬附近進行大面積考古勘探,結果在核桃園村西南發現了5處大型夯土遺跡。考古隊於2012年開始對遺址全面挖掘。

透過對遺址的挖掘與研究,專家確認核桃園一號建築基址是一座北齊時期的佛塔遺跡,準確建造時間當在西元553至577年之間,形制與鄴城遺址之前發現的趙彭城北朝佛寺的佛塔形制非常接近。這處遺址也是一座高層方形木構佛塔遺存,屬於最高等級的皇家大寺。

報導表示,大莊嚴寺為北齊的皇家佛寺,在鄴城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這次出土對於了解北朝晚期建築技術、北朝佛教禮制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