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市建農掩埋場 挖出7200噸塑膠垃圾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東市建農掩埋場 挖出7200噸塑膠垃圾

2017年09月05日
摘錄自2017年9月4日自由時報台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東市建農垃圾掩埋場已接近飽和,今年3月展開活化工程,挖除、篩選的塑膠類將高達7200噸,比預期多出6倍,台東縣環保局長謝清泉表示,數量大大超乎預期,挖除的塑膠類目前暫置空間嚴重不足,活化工程受阻,尋求塑膠「去化管道」成為第一要務。

去年尼伯特風災在台東市產生12000噸垃圾,迄今仍堆積在建農掩埋場,再加上去年11月高雄停止代燒台東縣垃圾,雖於今年恢復代燒,仍不足處理全縣垃圾,導致掩埋場堆出多座垃圾山,縣環保局爭取3000萬元經費,活化建農掩埋場,預估挖除4萬立方公尺且掩埋時間達3年以上的垃圾。

活化工程進度已達75%,卻因塑膠類太多,面臨掩埋場無處可放的大難題,謝清泉說,原本預計挖除的塑膠類約1200噸,以每800公斤壓縮打包成塑膠方塊,約有1500個塑膠方塊,未料開挖迄今,挖除、篩選出的塑膠類目前已累積5000噸、6000個立方體,完成活化後,將產生超過7200噸、9000個塑膠方塊,掩埋場內已無空間暫時堆置更多壓縮打包後的塑膠方塊。

「尋找去化管道刻不容緩。」謝清泉指出,由於方塊都是塑膠類,裂解是最佳去化方式,將以就地裂解方塊為前提,目前已有廠商表達願以試驗性質,無償協助建農掩埋場裂解活化後的塑膠方塊,但設置場地、相關設備,及廠商是否符合相關檢測標準,仍須由環保局審慎評估與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