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祭鐵腕整頓水環境 廢水處理、生態修復現商機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祭鐵腕整頓水環境 廢水處理、生態修復現商機

2017年10月30日
本報2017年10月30日香港訊,賴品瑀報導

中國在2011年展開的「十二五」5年規劃中,對環保有相當多的著墨,例如環境治理、資源及能源節約等,在「十三五」也持續了這些政策。在2017年的香港環保博覽,安排了珠江流域與上游的中國各省環境機關進行論壇,而實際走進展場間,也可以發現不管是廣東、廣州、佛山等地區的攤位中,參展廠商的業者確不少對於河川恢復、生態修復有所研發,並已有不少的實例。

現場放送的「2018中國成都環保產業博覽會」傳單上,也同樣把水處理、大氣、廢棄物處理、與生態修復的議題,定調為他們的焦點。

DSC00674

屬於流域上游的湖南、江西、福建、貴州、雲南等省分,面臨河川治理的考驗,賴品瑀攝。

中國國家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王開宇指出,中國推出的「水十條」、「氣十條」、「土十條」後,後續就是要加大力度在生態修復上,相應的排污標準與排放許可也會陸續出台。

目前中國各省正在協議跨域河流的治理模式,例如廣東的韓江上游在福建為汀江,兩省以簽訂「水環境補償協定」來運作,並達成水質只能更好不能更壞的共識。這是一種雙向的協定,若是水質達標,下游的廣東將給福建補償,若是水質未達標,則是福建必須賠償。

參與論壇的省分包括湖南、江西、福建、貴州、雲南等,皆屬於流域上游的省分,他們的官員幾乎一口同聲的表示,最重要的就是補償的機制。

「一灣清水向東流」,上游省分為了維持水質,必須維護森林,也可能需要對河川周邊既有工廠甚至居民進行關廠或是搬遷,貴州環保廳副廳長姜平面對聽眾提問,補償經費是否可以直接給當地居民時,強調可以理解外界會關心經費使用的效率問題,但那些遭到搬遷的居民與工廠都需要補償,目前從向下游省分收到的補償金,主要用在這裡。

目前中國面對排放進河川的廢水,採取興建污水處理設備,或是強迫關廠的手段,也因此,城鎮污水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升級、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廢污水處理及水回收再利用,以及後續的河川、土壤及地下水的修復,就成了中國環保產業的商機大餅。

例如深圳起家的「鐵漢生態」,成立10餘年,目前累積對河川、礦場進行生態修復的案例,已經遍佈蘭州、廣州、貴陽、海口、雲南等地。廣州的「鵬凱環境」更在水質治理上努力,目前掌握了工業、農業污水處理、廢水再利用、垃圾滲溢、水質淨化等技術。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