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直要彎惹爭議 新竹公道三將展開聽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要直要彎惹爭議 新竹公道三將展開聽證

2017年11月21日
本報2017年11月21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新竹市「公道三(竹光路延伸銜接至景觀大道)新闢道路工程」21日在內政部都委大會確認將進行聽證會,這也將是內政部去年《內政部聽證作業要點》通過後,第一個適用的案子。

「公道三」是新竹市府為了連結竹香北路及竹香南路,讓景觀大道的車輛可直通到南勢里的新闢道路工程。該計畫得到內政部「生活圈道路計畫」經費補助,目前北南兩段的相關道路都已經完成。

公道三

公道三討公道陣線支持以舉行聽證釐清此案爭點,賴品瑀攝。

由於竹市府採「直線開路方案」,因此將有76戶住戶遭到拆遷,在大會前,反對該計畫的「公道三討公道陣線」重申,只要變更設計,將直線改成沿著既有的公有地,遭拆遷戶就可以一舉下修至只要38戶,更質疑這個計畫僵持了2、30年,到底有沒有必要卻從沒好好討論過。不過站在市府的立場,一段不過7、800公尺的路,卻要因此轉三個彎,也可能造成行車安全的問題。

公道三討公道陣線表示,他們不但支持大會採納小組的建議,以舉行聽證釐清此案爭點,也請求竹市府優先使用公有地,把人民權益的損害降到最低。

初審的專案小組以正反意見紛歧、涉及交通專業等理由,建議此案進入聽證會。聽證會將由內政部負責辦理。

竹市府:我們只有直線方案 交通安全考量

率市府團隊參與都委大會的副市長沈慧虹表示,市府送審的直線方案,經過市政府、市議會與市都委會層層討論,當中並沒有什麼秘密黑箱協商。對市府而言,徵收戶數是決策的其中一個考量因素,但是面對交通安全問題,也不能選擇在7、800公尺的路程上要轉三個彎的方案,這也是對用路人的安全負責,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沈慧虹表示,此案還不能定義為迫遷,因為市府有提出安置方案,也持續與居民溝通。若是都委會確定要將此案進入聽證,市府將會尊重,後續也會繼續與居民溝通。

公道三

直彎兩方案的比較。賴品瑀攝。

公道三討公道陣線質疑,公道三的計畫從蔡仁堅擔任市長開始,歷經四任市長,當中也有過不少次的變更,陣線成員汪少凡指出,從2010年的規劃報告中,還可以看到較佳的計畫是利用公有地、拆遷民宅少的方案勝出,但卻在經過市議會後又變成直線方案,但至今市府一再重複「直線方案比較好」,但在徵收民宅、車流量上,都讓他們不能服氣。

時代力量新竹黨部北區主任林彥甫指出,市府官員不斷宣稱採取方案一是為了行車安全考量,但經與交通學者討論評估後,只要將方案二的「設計速率」降低,就運輸安全角度,兩方案差異並不大。他更質疑,這一條路是要進入市區的,怎能將車速訂在時速60?對此,沈慧虹則回應說,計畫是以時速60來進行安全評估,但不等於將來公道三就要把限速訂在時速60。

78戶將遭徵收 徐世榮:應選對人民損害最小方案

反對此案的居民代表鄭麗雲表示,家中長輩為了公道三一直很煩惱,每七年要選舉時,就來一次徵收的傳聞,讓他們生活在恐慌之下。他更不解,市政府為何一定要挑拆遷最多的方案,還把路的兩頭先做好,逼迫老百姓一定要同意,讓他們感覺無法安居樂業。連線成員陳祺忠也表示,雖然目前還堅定反對徵收的住戶只剩下六戶,但其他的同意戶,也只是認為反抗無效,因此只求將來的賠償金額不要讓他們虧太多。

公道三

民間團體比較兩方案,認為直線方案並非最佳。賴品瑀攝。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則提醒,這條路20年都沒蓋成也不見劇烈影響,也是該反思到底需不需要這條路,應該是要先通盤檢討、個案變更才對,不能因為多年前已經定案現在就一定要做。況且現在城市設計的主流觀點已是以人的生活為根本基調,友善行走的城市才是有活力的城市。徐世榮提醒,這不是要在直與彎二選一,而是應該把不興建也作為一個選項。

徐世榮更強調,土地徵收是基本人權課題,假如真的要徵收,也應選擇徵收較少的路線方案。這才符合《憲法》第23條與《行政程序法》第7條所規範的「比例原則」與「對人民損害最小原則」。

不過也有同意戶到場關心此案,其中一戶地主的女兒李慧敏表示,「沒有人想要拆房子」,但既然這是公共建設、不蓋不行的話,他認為那就應該盡快完成,這樣拖過20多年了,但當地的確有開路的需要,因此他們願意接受竹市府以市價徵收他們的土地。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