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7.7億人生活在極端貧困——每日生活費低於1.9美元(約新台幣57元)[註]之中。然而,提高世界最貧窮人口的生活品質,意味著使用更多的地球資源(如食物和能源),增加碳排放、加劇全球暖化。
根據英國氣候科學網站Carbon Brief,近期研究發現,在「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達到高峰就下滑」的前提下,有可能同時終結極端貧困並兼顧氣候目標。至於如何做到?該研究建議,富裕國家的人們應該考慮採取「生活方式和行為改變」來減少碳足跡,以補償終結貧困的額外碳成本。
氣候與發展衝突 有可能雙贏嗎?
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新研究顯示,要讓全球7.7億人脫離極端貧困,只消在2100年使全球氣溫上升0.05°C。但是,使全世界最貧窮的人口晉升「全球中產階級」,也就是每天賺取2.97-8.44美元,可能會在2100年之前增加全球氣溫0.6°C。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第一項就是終結全人類的極度貧困,是國際所議定之2030年全球生活水平改善目標。不過,要終結貧窮,可能為實現《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限制全球溫度上升在「遠低於」2℃內——帶來更大的挑戰。
研究作者、馬里蘭大學哈貝斯克(Klaus Hubacek)教授解釋,這個矛盾叫做「氣候—發展衝突」。他的研究目的,就是量化消除極端貧困所造成之總碳排成本。
哈貝斯克說,即使在沒有氣候政策和現有技術的情況下,消除極端貧困也不會影響氣候目標。
碳不平等 計算碳足跡的「貧富差距」
為了計算消除極端貧困的成本,研究人員首先著手估算世界上最貧窮和最富有的人的碳足跡。
針對每個碳足跡,研究人員納入直接碳排放(來自糧食、冷暖氣和運輸消費)和間接碳排放(來自生產家用品和服務)。接著將它們與世界銀行全球消費資料庫的支出資料結合。
哈貝斯克指出,食物佔赤貧人口碳足跡的比例最大。
「糧食相關的碳足跡佔赤貧人口總碳足跡近60%,包括食物、住所、衣服。當您的購買力平價(PPP)是每天支出1.9美元時,幾乎無法再做其他事。」研究還發現,2010年,收入全球前10%人口的消費商品和服務碳排約佔總碳排36%。相比之下,同年全球12%最貧困人口的消費商品和服務碳排僅佔4%。
研究發現,世界平均最高收入者的碳足跡已接近極端貧困人口平均碳足跡的14倍。
消除極端貧困 2030年是最後期限
為了計算消除貧困的總碳成本,研究人員計算出使極端貧困人口晉升下一個收入水準(每天1.90-2.97美元)的碳排。
接著,研究人員加入使人們脫離極度貧困的額外碳排措施,加在「基線」排放情境之上。研究人員使用相對低的RCP2.6排放情境,也就是假設全球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達到頂峰,之後迅速下降。
下圖顯示在2100年之前消除極端貧困的額外碳成本如何影響全球暖化。將消除極端貧困(綠色)的情境與基線情景(黃色)進行比較。這兩種情況都假定全球排放量將在2020年達到頂峰。
該圖表顯示,今日至2030年是消除全球極度貧困的「機會之窗」。也就是說,2030年是SDG的最後期限。
研究發現,消除極端貧困對全球氣溫的影響相對小,到2100年才貢獻升溫0.05°C。也就是說,消除極度貧困可以不影響長期氣候目標。
然而,只有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20年達到高峰就下滑才做得到。哈貝斯克說,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0年以後繼續上升,終結貧困同時控制升溫2°C就是不可能的任務了。
但是,全球碳排目前比較接近高排放情境(RCP8.5)。
脫貧兼顧降低碳排 氣候作為得加碼27%
部分慈善機構認為,僅消除「極度」貧困不夠積極,世界領導人應該將目標放在完全終結貧困。也就是使全世界最貧窮人口變成「全球中產階級」,每天賺2.97至8.44美元。根據研究結果,這將在2100年之前增加0.6°C的升溫。
研究發現,為了終結全球貧困而不造成大幅升溫,全球領導人將需要將氣候變遷緩解工程增加27%。
為此,國家可能要大規模採用負碳排技術。 然而,曾經被譽為氣候救星的許多負碳排技術發展未能達到預期。
相反地,研究指出,富裕國家的人們應該考慮採取「生活方式和行為改變」來減少碳足跡,以補償終結貧困的額外碳成本。
參考資料
- Carbon Brief(2017年10月24日),Study: Ending extreme poverty and limiting warming to 2C still poss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