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
摘錄自2017年11月20日蘋果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蘋果》攜手台大生工系,採用該系教授張尊國研發的「離子交換樹脂縮時膠囊」,在桃園富林溪、埔心溪、黃墘溪、樹林溪放置38個檢測點,並以一周時間取樣污染物數據。
結果顯示,在富林溪尚未進入工業區的上游區域,溪水清晰可見底,重金屬數值幾乎為0;但溪流進入觀音工業區後,第一個排放口的水體已變色,現場更有濃烈刺鼻味,檢測數值顯示鉛含量達410ppm,與未污染的上游數值相差80倍。張尊國研判,此區域應是偷排鉛水的熱區。
富林溪流經工業區中段位於成功路一段的交叉口,則有高達287ppm的鎳、68ppm的銅、52ppm的鋅。在溪流經工業一路,有一處隱密的排放口,不斷流出棕色廢水,疑似是鄰近的染整廠所排放,檢測顯示有63ppm的鋅。張尊國懷疑,這裡可能是金屬表面處理、電鍍業者的排放熱點。
至於上游流經中壢工業區的埔心溪,則從上游開始就有重金屬異常,其中包括鐵、鎳、鋅的數值,動輒是中下游的10倍甚或是50倍以上。而在溪流進入中下游、鄰近PCB(印刷電路板)大廠華通電腦的區域,則是銅、錳的含量高居不下,前者數值逾100ppm,而法令的瞬間排放標準僅3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