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宜蘭縣換了三任縣長,農舍政策是否鬆綁,再度引發論戰。宜蘭的農地政策,下一步會往哪裡走?不斷流失的良田,如何阻擋被水泥吞噬的命運?
冬日宜蘭,陰雨綿綿,在冬山鄉青年茶農游正福的帶領下,走進他返鄉經營多年的有機茶園,一路上生機盎然,仔細觀察,隨處都能發現野生動物的足跡。
游正福的家族,從曾祖父時代就開始種茶,他們所居住的中山村,更是台灣最早成立的休閒農業區,傳承到第四代,游正福決定轉型,自創品牌,發展生態茶園,但周遭環境的變化,卻和他努力的方向,很不一樣。
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觀光來達到加值,原本是為了增加農民收入,但這幾年下來,游正福觀察,失衡情形越來越嚴重。
家門口的水田,就矗立著一間俗稱狗籠農舍的資材室,時機一到,可能就會動工擴建成豪宅;苦心經營的有機茶園,山腳下更有一片今年才開始動工開挖的大型度假飯店,農地流失的速度,讓游正福很憂心。
根據統計,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開放農地自由買賣,2014年間,宜蘭縣就出現了超過七千棟農舍,未做為農業經營使用的違規比例,更高達七成。2015年4月,相關法規加嚴後,農地炒作的失速列車,暫時慢了下來。但就在2017年11月,宜蘭縣迎來新任代理縣長陳金德,儘管沒有民選基礎,他立刻宣布,要重新檢討農舍興建規範。
不僅打算鬆綁農舍必須臨路臨側興建的規定,公然抨擊這項已經由農委會函示各地方政府,必須堅守的準則。陳金德隨後更被爆出,他不但曾經持有農舍,做為民宿使用,並非農用,而且違規填土、設置擋土牆,已經違反區域計畫法。陳金德為此開了一張6萬元罰單給自己。代理縣長帶頭違法,讓長期不滿農地炒作的在地公民團體和小農,十分不滿。
12月9日這天,行政院長賴清德到宜蘭參訪中興文創園區,小農們拉著農地農用的旗幟,高喊撤換陳金德的口號,手中陳情書,最後還是無法交到賴清德手上。
先申請興建資材室,再違規擴建成大農舍,或者先在房子前做一條75公分小路,這是建築法中最小通路的寬度,通過縣府人員檢查,拿到使用執照後,再開始違規填土、擴建、興建擋土牆,是諸多豪華農舍能順利闖關,不能說的秘密。
為了遏止農舍蓋在田中央,毀去整塊良田,宜蘭縣環保局前局長陳登欽和當時的縣政團隊觀察,老農興建的農舍,其實會選擇蓋在緊臨馬路旁的位置,後方田區才能繼續耕種,於是提出了限制農舍應該臨路臨側興建的規範,希望確保剩餘的90%農地,維持完整。
當農舍不再豪華,立刻失去商品價值,透過實價登錄網站,可以清楚看出農地價格和交易量在2015年4月,縣府新規範實施之後,雙雙應聲滑落。投資客一度前往縣府抗議,前宜蘭縣長林聰賢堅持實施管制,但只要縣長換了,選舉近了,要求放寬農舍管制的呼聲,就會再度浮上檯面。
宜蘭小農吳紹文認為,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在於如何落實農民資格的審查。有務農事實的新農,因為無力購買農地,無法取得農民資格,投資客卻只要遞交生產計畫書,就能申請農舍,農民資格認證流程的簡化,造成現今農村的扭曲現象。
根據農委會今年9月剛公布的全國農地盤點,全台灣可供糧食生產的土地僅剩68萬公頃,非農用農地則高達6萬7千公頃,但如果要維持國內糧食安全,根據統計,必須要維持74到81萬公頃的可耕地才足夠,缺口之大,保住僅存的農地,已經刻不容緩。
公視 我們的島【水泥蝕田】
12/18(一) 22:00首播
12/22(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