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艮時隔88年現蹤宜蘭外海、緬甸8.2強震已釀上千死、研究揭法國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下降 | 環境資訊中心
編輯直送

儒艮時隔88年現蹤宜蘭外海、緬甸8.2強震已釀上千死、研究揭法國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下降

2025年03月31日
編輯室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3月28~30日

「美人魚」儒艮時隔88年現蹤宜蘭外海 誤入漁網漁民野放

印度太平洋儒艮被視為傳說「美人魚」原型,1937年台灣有捕獲紀錄。時隔88年後,1隻儒艮在宜蘭外海現蹤、誤入定置漁網,漁民發現後已野放。中央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表示,儒艮因人類獵殺及棲地干擾而族群急遽減少,目前已被列為「易危」物種,在台灣更標註為「滅絕」。台灣上次有儒艮紀錄可追溯至1937年,當時被捕獲後送至日本作為標本典藏,此次活體現蹤極為罕見。(中央社報導)

烏石坑受困台灣黑熊獲救後暴斃 將解剖釐清死因

台中市和平區烏石坑有台灣黑熊受困陷阱,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獲報後,29日前往救援並後送急救站治療,30日小母熊突然死亡,因為在現場救援及後送生多所後,小熊均呈現穩定的活力,目前已將小熊遺體送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後續進行病理解剖釐清死因。(中央社報導)

花蓮崇德設預拌混凝土廠 部落抗議憂生活環境變糟

花蓮秀林鄉崇德村居民反對預拌混凝土廠設廠,部落族人30日持「守護家園、反對建廠」布條到廠區前抗議;花蓮縣政府表示,要求業者說明對環境、交通及居民生活的影響評估。(中央社報導)

地震周年復原之路仍漫長 太魯閣將分期分階段恢復風貌

花蓮403地震即將滿周年,被視為觀光門面的太魯閣國家公園,震後即以「搶通、復原、強化」為三大目標,積極展開重建工作,管理處30日說明重建進度,天祥遊憩區修復已完成, 得卡倫、大同大禮兩條步道、崇德及大清水兩個遊憩區也接近尾聲,將與地方密切合作,分期分階段恢復太魯閣風貌。(聯合報報導)

綠領缺口隱憂! 大學生難連結氣候變遷與職涯 環境部調查學用落差是關鍵

淨零趨勢下,綠領人才需求持續上升。但環境部調查發現,大學生對自身科系與氣候變遷的關聯認知落差大,特別是非自然資源相關科系,多數不認為自己的專業與因應氣候變遷有關;例如台灣急需綠色金融人才,但財金、商管學群學生卻少有相關認知。調查建議,大專院校應加強各專業與氣候變遷及就業市場的連結。(自由時報報導)


緬甸芮氏規模8.2強震 千里外泰國曼谷大樓倒塌

緬甸西北部實皆省發生深度僅10公里的強烈地震,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為震矩規模7.7,泰國氣象局則發布為芮氏規模8.2。震央靠近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震感強烈程度連泰國和中國雲南都有感。災情包括橋樑倒塌及曼德勒國際機場天花板塌陷。距震央超過1000公里的泰國曼谷也受影響。緬甸軍政府公布截至當地時間30日中午,在28日發生的規模7.7地震,導致死亡人數達至約1700人,另有約3400人受傷和逾300人失蹤。(公視新聞網工商時報報導)

歐盟陳義過高 IATA支持延後永續航空燃料時程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支持歐洲主要航空公司延後2030年歐盟永續航空燃料目標的請求。根據歐盟規定,燃料供應商需確保至2050年在歐盟機場供應的燃料中有70%為永續航空燃料。歐洲大型航空公司已發出明確警告表示永續航空燃料供應不足,認為歐盟規定難以達成。(中央社報導)

韓野火增至28死 毀3.8萬公頃林地史上最慘 藝人捐款救災

南韓慶尚北道爆發該國史上最嚴重野火,自21日起已造成28人死亡、32人受傷,超過3萬7829人被迫撤離家園。根據政府數據,火災已燒毀超過3萬8000公頃林地,面積超過2000年東海岸森林大火紀錄。軍方已釋出大量航空燃油助滅火,消防單位出動超過120架直升機參與行動。專家指出,隨著氣候變遷,全球野火將更加頻繁且致命。韓國調查人員30日表示,一名男子涉嫌於掃墓期間意外引發韓國史上最嚴重的野火,警方已展開調查。(聯合新聞網中央社報導)

美拚小型核反應爐 三企業領頭

美國各州都正積極為發展成本較低、建造時間也較短的先進核子反應爐鋪路,紛紛通過支持先進核能的法案,TerraPower、X-Energy及Kairos電力公司等三家美國企業位居領先,擁有強大資金的支持,並已吸引成群客戶上門,以滿足人工智慧(AI)下,科技巨擘日增的用電需求。(經濟日報報導)

研究:法國2024年溫室氣體排放下降 但減幅放緩

為法國政府提供監測資料的「空氣汙染跨行業研究中心」(Citepa)表示,法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在2024年下降1.8%,但這一減幅低於前一年。法新社報導,Citepa指出,去年的減排量相較前一年的5.8%減幅還要小。數據顯示,法國正逐漸偏離在2030年底前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較1990年水準減半的目標。(中央社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