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6日是台灣公立動物收容所實施「零撲殺」滿一週年日子,在此前夕,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以下簡稱:動督盟)發表聲明,公布一年來對「零撲殺」的觀察及配套建議,希望能充分化解社會上對於零撲殺法令的迷思,更期待喚起國人對於動物保護的重視。
過往慘烈的撲殺 現為愛護浪浪
台灣動物行政監督聯盟召集人王唯治表示,回顧政府在處理流浪動物時,採取以大量撲殺的方式,在1998年通過安樂死後,次年開始實施,至2016年底,公立動物收容所實施撲殺期間,合計有1,244,177隻動物死亡,造成無辜的浪浪受害,收容所成為動物的墳場。直到了近幾年民間大量關注、公民參與的意識提高,更有人發動上街遊行爭取浪浪權益後,才有所改善,而本聯盟也在2012年成立「動物保護行政監督委員會(現已改組為台灣動保行政監督聯盟,簡稱「動督盟」),展開對動物保護行政機關的全面監督工作。
零撲殺首年 少部分縣市呈現爆籠
經歷一連串的改革及修法,在實施一週年後,確有部分縣市發生階段性爆籠的現象,但除了桃園市、新竹縣、嘉義市爆籠狀況顯著外,其他縣市的爆籠狀況都能限縮一段的時間內,整修尚能維持毛小孩生活品質,更有七個縣市完全沒有爆籠問題。而所內死亡數、與安樂死隻數與2016年相比,更有明顯的下降,2017整年度毛小孩總死亡數也降至4千多隻,與過往一年撲殺近十萬隻的毛小孩相比,完全形成強烈反差。
而很多人質疑部分縣市將部分犬隻轉由民間收容,我們認為過渡時期也是權宜之計,如果促成公私合作,慢慢從關注公部門到民間收容,這未嘗也不是好的開始。
朝野立委的積極推動 終聽見民間對浪浪的訴求
而這幾年來,聯盟也感謝朝野立委的努力,開始聽見人民的需求,經過一番的修法,才於2015年2月4號正式廢除《動保法》第12條,並訂定兩年時間緩衝期,並在 2017年2月6日實施「零撲殺」政策。朝野、地方、中央的努力,本聯盟希望能再接再厲,並持續的訂出合乎動物福利的目標,政府帶領做起且漸漸拓展至全國人民,讓大家都能有愛護動物的精神。
建立全新浪浪思維 提出新看法及概念
零撲殺代表新時代的思維,本聯盟也針對零撲殺其後續目標,積極推動「提升動物福利」七大主軸解決相關問題。對於人與動物而言,可以找回重新信任的基礎,透過雙方互助合作的方式,讓浪浪們也有新生機,因此積極的推動校犬、社區犬計畫。另一方面針對收容所提升福利部分,聯盟也提出訴求,希望能讓毛小孩能快活。
以本聯盟目前推行的校犬、社區犬的計畫而言,透過多元領養,我們期望落實人與動物能和平相處,並學習到真正的生命教育。而推動社區內定時定點的餵養,則是能有效減少因流浪動物捕食造成與野生動物的衝突,更定期舉辦動保講座,提升社區民眾的動保知識。另一方面,由社區組織動物保護志工隊,不但能讓小朋友接觸,甚至也可以讓愛狗人士照顧狗狗,不會受到大家的異樣眼光,讓浪浪們可以得到應有的照顧。
另一方面,針對目前仍在外面流浪的浪浪們,政府更要動員、補助地方政府,並以防疫的規格一次性、大量的進行TNVR,才可能一次性的將節育做到好。針對鄉村也要定期派人進行動物的絕育,才能裡外的控制住浪浪們生產數量。而針對不適合生活該地點的浪浪,或是會飛車追人的狗狗,此時就是實施「精準捕捉」,將這些狗狗送入收容所,並進行訓練讓它能與人類和善相處後,再將它送養至學校或社區成為社區犬,這樣不但解決民怨,也能替浪浪找到新家。
在政府部分,更需成立跨部會的動保處理流程,農委會動保科江文全科長接受動督盟零撲殺專訪時也表示,台灣政府在動保議題上不積極,是因為政府思維都已拚經濟為主,使動保成為邊緣議題,設於畜牧處的動保科,更要專業化的分開,動保議題有時是跨學科、跨領域的知識。這也點出動保問題非單一部會能解決,而得跨部會的共同協調,才可能完全解決。
零撲殺法令訂定後,零撲殺即代表著文明生活的進步,因此並不是一個燙手山芋,也不是無法可做到,而是地方政府應該要落實執行,並確實落實配套措施,不能時常將做不到而規避,這不是一個執行者該做的事情,反而要向好的都市取經,這樣零撲殺才會具體的落實,且能漸漸的減少浪浪在都市的身影。
參考資料:零撲殺週年系列專文
2018年2月6日是我國動保法修法「零撲殺」實施滿一週年,這一年到底執行成效如何呢?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推出專文十篇,並表明歡迎媒體記者參考使用,羅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