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元宵,北天燈、南蜂炮,各地燈會,吸引大量遊客。活動背後卻是大量的資源消耗和污染製造,讓元宵失去環保精神。有一群人透過藝術創作、天燈製作、鞭炮改良等方式,展開元宵節的環保行動…
每年燈會,精緻燈具吸引大量遊客,但是長期觀察不難發現,燈籠製作越來越相似,展出後如果沒有保存,多數成為垃圾。
嘉義縣內埔國小,參與嘉義燈會的燈籠創作,吳春慧校長希望製作的燈具,能兼顧環保又有在地特色,邀請藝術家來幫忙。藝術家陳聖輝運來木頭、報紙等材料,帶著學生利用氣球做模具,黏貼報紙,製作環保燈籠。
今年的嘉義燈會,為了展現環保精神,環保局了設置綠能環保燈區,多位藝術家運用自然環保材料,製作大型燈具。藝術家張和民的「奇幻嘉園」,以嘉義的山水環境為主題,透過超現實的生物造型,呈現生物多樣性。泥土與木頭製作的黑面琵鷺,廢棄寶特瓶做的螢火蟲,燈具材料主要是黏土、鋁罐、寶特瓶,作品展出後,鋁罐、寶特瓶可回收,泥土能夠回歸自然,不會形成垃圾。
藝術家黃文淵的作品「水循環」,以巨大的水滴意象,表達水資源的珍貴,並且以清澈的藍色,呼籲保護水源的潔淨。作品放棄選用新材料,而是收集大量漂流木。黃文淵的另一項作品「年年有魚」,則是以廢棄的蚵棚竹竿,製作出浮游海浪上的魚類,希望人們珍惜海洋資源。
台南鹽水的元宵蜂炮,是重要傳統節慶,居民為了謝神,製作蜂炮炮城。武廟是蜂炮核心,主委林益仁說明蜂炮源起,有著感念關公的歷史。從過去到現今,蜂炮一直在改變,現今著重安全性,已經禁用塑膠殼蜂炮,避免傷到人。
面對空污問題,居民陳錫山細數蜂炮發展歷史,從最早自製火藥的手捲炮,煙大炮屑多,到中期的塑膠殼烽炮,沒炮屑卻不安全,到現今改成機械製作的小隻蜂炮,火藥減少,硝煙也少很多。藝術家陳禹廷指出,鹽水不是只有蜂炮,短暫的熱鬧,無法帶來觀光效益。他和幾位藝術家,從2010年開始推動月津港燈會,就是希望達到觀光分流,讓遊客看見不一樣的鹽水。
點炮謝神,一直是台灣的民間傳統,但是漫天硝煙與炮屑,總是造成環境污染。台北松山慈祐宮思考到宗教與環保的問題,三年前率先推動環保炮車,只有聲響,沒有煙硝和炮屑。現在會先放一串傳統炮,製造煙硝與氣味,再以環保炮車施放,達成兼具傳統與環保的鞭炮減量行動。另外轟隆的環保鞭炮聲,取代傳統巨大的聲響,也可以調小爆炸聲,降低噪音公害。
遊客寫滿祈願的天燈,緩緩升空,台北平溪天燈成為節慶重心。但是天燈升空,多數沒有燃燒,掉回地面,布滿山林成為垃圾,一直有破壞環境的批評。
邵璦婷組成工作室,思考如何在節慶與環保間,取得平衡,她和同事進行環保天燈研發,希望天燈能在空中完全燃盡,不要落回地面。經過三年改良,發展出以再生紙為骨的環保天燈,他們來到平溪實際測試,陸續施放三顆環保天燈,確認研發成功,天燈都能在空中燃盡,沒有掉回地面。
為了推廣環保天燈,邵璦婷來到十分國小,刻意將天燈分解再組裝,讓學生動手做環保天燈,希望從小教育,讓在地學童學習環保天燈的理念。但有的學生對於環保天燈,卻有不同的思考,因為天燈在天空燒盡,阿媽就沒辦法撿天燈殘骸,變賣換錢。
十分國小校長利一奇表示,平溪因為天燈熱鬧,街上生意鼎盛,但是學童有八成是弱勢家庭,平溪居民沒有因為天燈,經濟獲得改善。邵璦婷知道地區經濟情形,強調環保天燈不只是避免污染環境,而是希望透過一系列計畫,讓節慶能真正結合地方,改善居民生計。
從燈會、天燈到蜂炮,不同的元宵節慶,成為台灣特色。這群人從不同角度,縱使是剛起步的小小行動,都希望為元宵,添入更多的環保精神。
公視 我們的島【元宵節的環保行動】
03/12(一) 22:00首播
03/17(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