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企業及相關團體對於植物醫師制度推動抱有高度期望,但去年植物醫師法草案送到行政院初步討論時卻被退回農委會。農委會防檢局在今(9)日召開植物醫師推動座談會,希望能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加速立法推動。
植醫投入,正視農業需求
農委會防檢局在2016年9月1日推動「培訓實習植物醫師作業計畫」,了解農民對於植物醫師的需求狀況,至今在農會、地方政府已投入21位實習植物醫生,也媒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及東益農產品運銷合作社,培訓學生擔任實習植物醫師,輔導檸檬農民。
東益農產品運銷合作社理事主席薛承睿表示,植物醫師有其必要性,能夠確保每項作物的生產安全,讓農民更能安心將農產銷售到每個地區,他舉例,合作社雖以檸檬栽種為主,有20幾公頃通過產銷履歷,但因農民耕種地點有所差異,不見得每區土壤皆適合栽種檸檬,農民也會兼做其他作物來維持生計,農藥混用的情況偶爾會發生。
由於最近天氣日漸炎熱,介殼蟲出現頻率提升,薛承睿說,社內有農民誤將芭樂用藥使用在檸檬上,雖然可透過產銷履歷系統得知藥品使用狀況,但不會有人特別注意該藥品能否使用在檸檬上。
後來是因為場內的實習植醫發現該藥品被廣泛用在其他作物,卻沒有登記為檸檬用藥,透過這次即時發現用藥漏洞,薛承睿深刻體會,善用植醫將能降低未來可能會發生的損失,衡量成本及損失。
除了現場危機處理外,植物醫師也能為農民降低損失,創造經濟效益。臺灣植物及樹木醫學學會理事長孫岩章12年前曾與防檢局試辦「農會植物醫師制度」,他說明,當時透過植物醫師的輔導可將損害從三成降低到一成,植物醫師是具有經濟效益。
人才培訓從大學端做起
推動植物醫師有這麼多優勢,但為何去年農委會將《植物醫師法》草案送到行政院卻被退回呢?參與草案討論的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表示,當時會議有歸納出四大疑慮,分別為植物醫師人數不足時的配套措施、現有農藥販賣業者利益與輔導的區隔與分工、醫師名稱的使用、現有公部門森林、園藝技師的業務該如何釐清等。
今座談會上,各界對於未來《植物醫師法》上路後,植醫人才該如何培訓、考選制度該如何擬定等方面討論較多。對此,防檢局植物防疫組組長陳宏伯說明,植物醫師需受過植物保護的基本訓練及相關學分,之前與大學端有共識,植物醫師不單要有植物保護背景,應該要納入園藝、農藝、土壤等範圍,但細節及考試規則須等修法後再與考選部討論。
不過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主任杜武俊認為,其實農政單位不需等法通過再討論,現階段就可先規劃相關領域的整合藍圖,並盤點植物醫師的執業範圍領域,讓社會大眾了解植物醫師能做什麼事情,學校端也需盤點現行教育體制能培育出的人才類型,思考這些人才是否有可能開創新領域,讓植物醫師更全面更完整。
此外,國立嘉義大學植物醫學系主任郭章信提到,目前推動植物醫師制度,會發現沒有資深醫師帶領及傳承經驗,建議可先由改良場的專業人員帶領輔導,提升植物醫師水準,未來再由植物醫師帶領後輩前進。
防檢局簡任技正顏辰鳳回應,未來將聘請5、60歲的退休專家成立植醫顧問團隊,支持示範診療機構,也研議針對農藝、園藝技師開設補強教育,讓有意願的學生能持續進修。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各界提出疑慮將會做完整的說明及釐清,植物醫師的推動與農業翻轉有極大關係,植物醫師制度建立可以讓消費者對於生產的農產品可以安心放心,不會受到立法過程不順利而影響,農委會現階段會持續輔導臺灣大學、中興大學、嘉義大學及屏東科技大學的植物醫院,提供農民協助。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