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6月09日
整理:環境資訊中心編輯室;圖:塑縛團隊提供
來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塑縛小組,以被塑膠束縛的意象闡述寶特瓶對環境的傷害。有感於寶特瓶的便利但卻也造成環境的傷害,將寶特瓶解構重組,以「纏繞、捆綁與束縛」的意象,講述大自然的反噬,重新演繹寶特瓶與人的關係。希望藉此推廣無塑生活,讓人們不再被塑膠產品「塑縛」。
《龍蝦》PALINURIDAE ——我的胃中都是塑膠細絲
塑膠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已經擴展到人們平常食用的海
《真蛸》Octopus vulgaris ——吃到最後都在我肚裡
世界每年估計約有800萬噸塑膠流進海洋,佔全球海洋垃圾的60%至80%。這些塑膠碎片常被甲殼類、魚貝類海洋生物誤食。塑膠碎片除了會殘留在這些生物的消化器官外,還會使得生物反應變緩慢、活動力下降,更可能釋出包括塑化劑等有毒化學物質。而這些毒素透過食物鏈移轉到像章魚等中高階掠食者體內。
《珊瑚》ANTHOZOA ——誰在我的食物裡摻了毒
珊瑚靠過濾海水取食,研究指出,有些珊瑚能分辨出特定種類的浮游動物,並避免食用他們。但珊瑚不能分辨塑膠是無法食用,因此被誤食的塑膠碎屑被珊瑚的腸腔系膜組織所包裹,代表這些塑膠可能影響著珊瑚吸收其他營養物質的能力,進
《海膽》ANTHOClDARIS CRASSISPINA——塑膠就是我最多的偽裝
海膽的足相當的發達,通常為了防止敵人捕掠,會將周圍的
《黑背圓頷針魚》ABLENNES HINES——我的孩子怎麼都長不大
碎裂成尺寸不大於一公厘的塑膠碎片,在海中還溶出了製造過程中的添加物。魚類暴露在塑膠污染、帶有環境荷爾蒙的水質中,會阻礙授精卵的孵化,不利幼魚成長,削減活動力減少,更易遭到掠食,進一步干擾了生殖能力和內分泌系統,導致死亡率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