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查理斯·摩爾船長(Capt. Charles Moore)駕駛研究船奧格利塔號[1](Alguita),在夏威夷返回加州的航程中,因為天候因素,意外駛入平靜無風、杳無人跡、帆船難以航行的太平洋高壓帶海域。他驚訝發現,海域中到處佈滿塑膠垃圾:寶特瓶、瓶蓋、塑膠碎片、漁網碎片……。
誤入太平洋垃圾帶20年後,摩爾船長繼續和垃圾為伍
摩爾船長在這片「被亂丟垃圾的可能性比月球還低」的海域中向前航行,日復一日。每當他走出船艙、望向海面之前,心裡都盼望著眼前的海洋垃圾帶可以「到了盡頭」,但卻又一次一次輸給令人沮喪的事實。這就是今日廣為人知、面積相當於三個法國國土、兩個德州的「太平洋垃圾帶」 [2](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船長帶著成堆的問題回到陸地──這些垃圾從哪裡來?誰丟的?會永遠留在那裡嗎?是聖嬰現象導致的嗎?而他「誤闖垃圾海」的旅程,也完全改變他自己和Algalita基金會。
20年後的今天,太平洋垃圾帶、海洋塑膠汙染不再是新聞。第六屆國際海洋廢棄物研討會(IMDC),聚集全球超過700位與會者,每個場次無不是在討論海裡的塑膠垃圾。在IMDC中,各種研究成果呈現爆炸性的成長,各種教育方案及產業創新訊息交流蓬勃。
摩爾船長與Algalita基金會同仁,依然堅守在北太平洋東岸的加州長灘(Long Beach)碼頭,堅持為無塑海洋努力。此次赴美參加IMDC,我們登船出海,體驗採樣、合辦對外講座和參訪交流,一窺這個海廢倡議先鋒團體的精彩之處。
把來自太平洋的垃圾寄給老師,讓海洋研究成果進入教育系統
Alguita研究船結合了研究員及志工,除了航行在各大洋執行採樣計畫外,也將研究成果轉化成各種教育素材,免費提供給美國各地區的公立學校。Alguita將裝有來自太平洋垃圾樣本的「科學調查教案箱」,免費寄送給美國地區的公立學校老師;也進行各種教案堆廣,並發展從幼稚園到12年級的跨學科海洋廢棄物教案給老師們使用。除了將學校老師當成客戶經營、深耕校園,也將進一步發展教學成果評估方法以及教師的支持系統。
在青年培力方面,基金會每年舉辦青年高峰會,邀請來自全球各地、大約100位計畫為海廢議題付出行動的師生,利用三天的時間學習相關專業知識、交流彼此的行動方案,並協助改進後續步驟。
直通碼頭!海廢人眼中的夢幻辦公室
而Algalita基金會位在長灘碼頭的辦公室,本身就是一個海廢理念推廣基地──有海廢打火機拼成的牆面、40年前的洋芋片包裝袋,還有秤重裸賣的清潔用品,並提供免費容器讓你裝回家。辦公室裡,全職人員及調查志工在此辦公、分析採樣結果,辦公室後門步行3分鐘,即可直通碼頭開船出海。對海廢議題工作者而言,這樣的配置,進可接引大眾、退可深耕研究,無疑是兼具研究調查與推廣教育的強大組織!
走訪Algalita基金會並與他們進行實務交流,除了讚嘆「有船真好」、對海邊的辦公室投以羨慕眼光外,最令人尊敬的是,經過這20多年,摩爾船長仍在第一線的推廣及調查工作不遺餘力、致力於提攜後進。看到岸邊漂流的垃圾,他老人家仍奮不顧身、巍巍顫顫衝下去撿!
[1]摩爾船長成立「Algalita」,本來是為了復育加州外海的巨藻林,而這個有點拗口的名字,是船長以他的西班牙文常識自創的暱稱──在alga後面加上拉丁文縮小詞-ita-就像蘿拉的暱稱是羅莉塔(Lolita)。實際上西班牙文裡並沒有Algalita這個字,alga真正的縮小型態是alguita,也就是後來船長以Alguita為研究船命名的由來 。
[2] 太平洋垃圾帶是一條帶狀的海洋垃圾區,相對位置在夏威夷東北方到美國加州外海1千英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