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賣相小心反有毒 補食安漏洞 跨部會7月1日稽查化工原料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好賣相小心反有毒 補食安漏洞 跨部會7月1日稽查化工原料行

2018年06月28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近年幾波食安事件,大多為食品添加物管理出現漏洞,今年7月1日包括環保署、衛福部、農委會將跨部會對販賣食品添加物的化工原料業者展開聯合稽查,確保業者做好貯存分區、標示明確、用途告知、流向紀錄。

第一波優先稽查的對象主要是販賣食品添加物、聲稱食品級化工原料但未登錄為食品業,以及過去有管理不善紀錄的業者,共有268家,違者可能面臨毒管法6至50萬元、食安法3至300萬元的罰則。

28日環保署、衛福部、農委會與食安辦宣布,7/1起將對販賣食品添加物的化工原料業者展開稽查。

28日環保署、衛福部、農委會與食安辦宣布,7/1起將對販賣食品添加物的化工原料業者展開稽查。賴品瑀攝。

環保署化學局28日與行政院食安辦、衛福部食藥署、農委會宣布,將在7月1日對有兼售食品添加物的化工原料業者展開聯合稽查,以減少非食品的化學物質物用與濫用。

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許輔指出,過去幾年的食安事件,問題往往出在食品添加物的管理,政府陸續補救,現在終於要處理化工原料業者兼營食品添加物這個漏洞。環保署化學局去年至今已經輔導3000多家業者,衛福部也為此完成「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GHP)」的修正。

化學局局長謝燕儒指出,3000家業者走訪下來,發現許多業者在貯存分區、標示明確、用途告知、流向紀錄這「四要」的管理上都還有待加強,尤其部分兼賣食品添加物等級的化工行業者,自認販售的是工業用途,所以並沒有在衛福部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完成登錄與申報,造成追蹤管理漏洞,將導致下游廠商的誤用與濫用,引發食安風險。

化學局示範,同時也有販售食品添加物的化工行需做到「四要管理」。

化學局示範,同時也有販售食品添加物的化工行需做到「四要管理」。賴品瑀攝。

化學局示範,同時也有販售食品添加物的化工行,必須把化工原料與食品添加物分開貯藏,作適當的區隔;且不可食用的化工原料,「禁止用於食品」的標示,應該要佔外包裝的35%以上,以保明確。再者,業者販售時有義務告知用途,與注意購買人身份;更需要申報、做流向紀錄。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表示,飼料添加物也有很多化學物質,會違法添加入飼料的毒化物主要是色素類,例如這一次公告的蘇丹紅,可能用在蛋上面,像去年的紅鴨蛋事件即是一例,因此農委會也加入這次的聯合稽查行動。

蘇丹紅等14種色素今正式納管 好賣相食品小心反有毒

化學局在2017年2月列出57種有食安風險的化學物質名單,這些物質陸續以毒化物、農藥身份納管,28日環保署也正式蘇丹色素等14項公告為毒化物。剩下如硼酸、二氧化氯等物質,雖非屬毒化物但不能食用,未來可望以「關注化學物質」,以新修正的毒管法中納管。

前一批納管毒化物的包括孔雀綠、順丁烯二酸等13種,在去年9月已經正式公告,大多為讓食品染色、久煮不爛、增加甜味、防腐、漂白等功能。今次公告共14項,主要是色素,例如蘇丹色素,主要用在辣椒、鴨蛋、豆腐乳、鹹蛋黃的染色,二乙基黃則是用在豆乾的染色。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這14種屬於「著色劑」,給消費者好看、好吃等錯誤意向。

使用酸性溶液,檢測出使用二乙基黃染色的豆乾。

使用酸性溶液,檢測出使用二乙基黃染色的豆乾。賴品瑀攝。

謝燕儒提醒,使用違法添加劑的食品,不見得售價就會比較便宜,甚至可能比較貴,因為「賣相比較好」。民眾購買時還是選擇天然的色澤較好。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