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違章工廠成績單之二:「納管」,還是「哪有在管」?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小英違章工廠成績單之二:「納管」,還是「哪有在管」?

2018年07月19日
文:張淑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研究員)

行政院7、8月間預計針對違章工廠處理政策當中爭議較大的部分,進行討論取得共識,這次決議將決定未來違章工廠何去何從,及農地何時能回到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

2010年,政府推出「臨時工廠登記制度」,允許2008年3月14日前既存工廠,只要符合經濟部認定的低污染業別,取得環保、消安文件,即可取得「臨時工廠登記」,繼續經營至2017年6月2日,這個輔導機制在2014年修正,將7年輔導期展延2020年為止。如今,輔導期限將屆,行政院啟動新的違章工廠處理方案討論。

目前仍在實施中的主要有違章工廠清查、輔導合法經營、納管三大措施。施行至今成效如何?

納管機制缺乏強制遷廠、轉型等配套,反倒成為違章工廠維持現狀、不需進行土地合法化的負面誘因。張淑貞攝。

納管機制缺乏強制遷廠、轉型等配套,反倒成為違章工廠維持現狀、不需進行土地合法化的負面誘因。張淑貞攝。

「納管」,還是「哪有在管」?

接續前篇)三種輔導措施當中最保守的是納管。當工廠無法以其他方式輔導合法時,政府至少先將之納管,業者依法取得臨時工廠登記,可原地繼續經營十年,期間不受工業登記、建築、土地相關罰則的規範。這項消極的納管政策,輔導家數遠較其他積極性政策多了很多。

據經濟部資料,至2018年1月底,申請臨時工廠登記、接受納管的違章工廠有11,440家,其中7,182家已通過審核取得臨時廠登。

環團批評納管機制缺乏強制遷廠、轉型等配套,反倒成為違章工廠維持現狀、不需進行土地合法化的負面誘因,拿到了一個假合法身份,不必再面對進駐工業區的問題。

今年4月,在原本7年輔導期展延成10年之後,林岱樺、王惠美等立委再次提出修法延長至少5到10年,不走退場機制,要求再給業者一個喘息空間。

另外,臨時登記工廠必須是「低污染業別」,並取得環保、消安等文件才得申請。經濟部也一再宣稱臨登納管之後,可以管控違章工廠的環境危害。

但是,從「列管事業污染源裁處資料」來看,7千餘家的違章工廠,在取得臨時登記後,污染裁罰紀錄沒有減少,反而增加,這個制度對於保護週邊生產環境與食材安全是否有幫助?取得臨登之前有248筆,取得之後增加為382筆。違規類型主要是未採行水污染防治措施,有可能是廢水處理設施不足,規格或操作不當,或未依規定進行監測或處理。

違章工廠接受政府輔導後,環境污染裁罰紀錄不減反增。(資料來源:環保署,分析製圖:環境資訊協會

違章工廠接受政府輔導後,環境污染裁罰紀錄不減反增。資料來源:環保署,分析製圖:環境資訊協會。

對此,經濟部回應,有關臨時登記制度,目前各部會共識是不希望繼續用同一方式處理違章工廠,一延再延並無法根本解決問題。今年會先要求各地方政府清查轄內違章工廠,在2019年底前完成數量、規模、產業別盤點。而後在2020年6月前,完成整個檢討工作。 待完成清查,了解整個未登記工廠使用樣態及面臨的課題之後,才來檢討如何修法。

另外,經濟部已在2017-2018年度辦理訪視非屬低污染事業的臨登工廠,了解廠商的環境保護措施,未來修法時將考量對這類業者進行有條件資格限縮或附加負擔規定。

針對臨時登記工廠污染裁罰紀錄增加,經濟部則說多數污染裁罰金額低於30萬元者,屬非嚴重違規。取得臨登後才有裁罰紀錄,顯示納管後政府更容易掌握追蹤與管理。未來對於不符合環保規定的工廠也會積極取締,兼顧環境保護及經濟發展,這也是政府推動未登記工廠全面納管的目的。


農地上的鐵皮建築,張淑貞攝。

政府即報即拆,業者即填即蓋,比速度,也比氣長

行政院在2017年啟動了「保護農地-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行動方案,優先拆除2016年5月20日以後農地上新增之違規工廠,凍結不斷增加的違章工廠,以宣示政府確保農地農用的決心,強調興辦工廠應設置在合法劃設的工業生產區。

行政院經衛星資料比對,找到了286處疑似新增建物的地點。後經縣市政府現地勘查後,拆除清單變成34家,後再次修正拆除條件,確認第一波只拆17家。

至2018年6月30日止,經過了8個月執行期,實際拆除了15家,尚未拆除共2家,彰化1家,雲林1家。

彰化建設處表示,最後一家未拆除是因為屋主向法院提起訴願,堅稱該建物沒有做工廠使用。縣府要等訴願結果出來才會進入強拆。預計會在七或八月。

主責機關農委會說,要等第一波17家全部處理完畢,才會公佈第二波拆除名單,縣市處理腳步才不會零亂。經濟部也說,這個拆除方案是確立的政策方向,未來會繼續執行下去。

但是,我們從稅籍資料來看,每年從事製造加工但無工廠登記的企業家數仍持續暴增中。似乎政府的清理政策,仍不及業者填土蓋廠房的速度。一拆一蓋之間,比的是速度,也是連貫性。拆除政策何時開始發揮嚇阻效應,為台灣長年來的違章工廠問題止血,還要看後續政策的落實程度。(系列專文,繼續閱讀下篇

每年疑似有違章工廠的企業家數仍持續增加中。(資料來源:政府開放資料,環境資訊協會分析)

每年疑似有違章工廠的企業家數仍持續增加中。資料來源:政府開放資料;分析製圖:環境資訊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