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儲存技術突破 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菱鎂礦 數天內就可合成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碳儲存技術突破 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菱鎂礦 數天內就可合成

2018年08月23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科學家們找到一種方法,能在實驗室合成一種可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的礦物菱鎂礦(magnesite),成為因應氣候變遷的潛力新武器。

地球表面形成礦物需要數百到數千年,但新研究得以將這漫長的自然合成過程縮減至數天,將新興的碳捕獲和儲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術往前推進一大步。

菱鎂礦(magnesite)
菱鎂礦(magnesite)。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隨著全球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專家普遍認為,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技術將成為遏制全球暖化的重要工具。

英國獨立報報導,菱鎂礦是一種天然岩石,用於珠寶和各種工業製程,具有吸碳能力。每噸菱鎂礦能夠從大氣中去除大約半噸的二氧化碳。然而,雖然過去研究曾探討將二氧化碳存在地下岩層中的可能性,但由於新礦物形成所需時間太長,連帶影響這種碳儲存方法的發展潛力。

「地球表面形成礦物需要數百到數千年,」研究主持人、特倫特大學鮑爾教授(Ian Power)解釋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鮑爾教授和他的團隊辨識出在低溫下自然形成菱鎂礦的過程,利用這些知識加快結晶速度。他們使用聚苯乙烯微球作為催化劑,將菱鎂礦合成時間減少到72天。整個過程在室溫下進行,不消耗多餘能量。

「目前這個技術還處於實驗階段,需要擴大規模才能應用於碳封存(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永久儲存為菱鎂礦)。」鮑爾說,「這取決於幾個變數,包括碳價格和封存技術的進步,但我們現在知道科學上是可行的。」

CCS技術在許多減碳計劃中佔有重要地位,但是不少知名科學家仍認為這類的計畫「過度樂觀」。

儘管存有疑慮,人們普遍認為開發CSS技術必須與減排攜手並進,學界肯定鮑爾和其團隊的研究在CSS領域的突破。

「研究團隊探討過去觀察到但沒有人深入解釋的現象-低溫下天然菱鎂礦結晶的過程。」哥倫比亞大學碳捕獲專家凱樂曼教授(Peter Kelemen)教授說。他沒有參與該研究。

來自愛丁堡大學的另一位專家強森博士(Gareth Johnson)認為這是個大躍進。

「過去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礦物沉澱碳儲存法,但不管是發電廠或工業的碳捕獲還是天然沉積岩碳儲存,最後都會遇到能源和經濟上的問題。」

「雖然這個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它顯示低能量密集度且低成本的菱鎂礦碳儲存深具潛力。」強森說。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