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猩猩】工業社會前 人類已造成物種滅絕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書摘

【第三種猩猩】工業社會前 人類已造成物種滅絕

摘錄自第14章 沒有發生過的黃金時代(上篇)

2018年08月26日
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麗貝卡・斯特福夫(Rebecca Stefoff)

沒有發生過的黃金時代

歐洲人剛開始移民到美洲的時候,那裡的空氣和河流澄澈乾淨,大地鮮綠,大平原上滿滿的美洲野牛。現在我們呼吸的是霧霾,擔憂飲水中的有毒化學物質,在大地上鋪著水泥柏油,幾乎看不到大型的野生動物。在空氣與海洋持續受到汙染的狀況下,情況只會愈來愈糟,也確定有更多的物種會滅絕。


城市裡的空氣污染。攝影:洪郁婷。環境資訊協會資料照

對於這個每況愈下的狀況,有兩個簡單的理由可以清楚解釋。一個是現代科技所具備的力量遠遠超過簡單的石斧,造成的破壞也不能同日而語。另一個原因是現在的人口數量遠遠超過以往。但是可能還有第三個理由:態度的改變。現在許多人都住在城市中,但是在工業經濟體系之外生活的人,需要倚靠當地的環境資源才能生存,其中有些人就瞭解這個道理,尊重自然。一位新幾內亞部落的人曾對我解釋:「我們的習慣是,如果有人某天從村子出發,在某個方向獵捕到了鴿子,那麼他要一個星期之後才能再獵鴿子,而且要往相反的方向出發。」我們現在才開始瞭解,許多所謂未開化的人群,執行了優異的保育策略。

那些對工業社會造成的破壞深惡痛絕的環境保護者,正努力想要把世界恢復成以往「黃金時代」的模樣,希望每個人都過著新幾內亞那些部落居民一般的生活,與大自然和諧共存。不久之前,我和許多環境保護者都相信這種懷舊的看法,因此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最近的新發現,讓我們飽受衝擊。現在我們清楚瞭解到工業社會出現之前的好幾千年中,人類就一直滅絕物種、破壞棲息地,刨去自己生存所需要的根基。

如果這些發現是正確的,那麼我們可以用這些歷史案例預測人類未來的命運嗎?這些新發現能夠解釋為何一些古代文明神祕的消失了嗎?例如復活節島文明或馬雅文明?

沒有摩亞鳥的紐西蘭

紐西蘭是位於澳洲東部太平洋上的島國,英國殖民者在十九世紀移民到紐西蘭時,發現島上除了蝙蝠之外,沒有原生的哺乳動物。不過他們發現了一些大型鳥類的骨骸與蛋殼,這些鳥已經滅絕了,當地的原住民毛利人(數百年前移居到紐西蘭的玻里尼西亞人)稱這類鳥為「摩亞鳥」(moa,也叫做恐鳥)。

第三種猩猩

摩亞鳥(moa)。圖片來源: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CC BY 2.0)

摩亞鳥長得像駱駝,最大的種類可以超過三公尺高,重達220多公斤。摩亞鳥吃的是嫩枝和樹葉,在紐西蘭上,他們就像是鹿或是羚羊之類的草食動物,不過是鳥而不是哺乳動物。在歐洲人抵達紐西蘭之前,島上還有其他鳥類也消失了,有些是體型大而且不會飛行的鳥類,包括一種大型的鴨子和巨型的鵝。這些不會飛翔的鳥,是當年飛到紐西蘭鳥類的後裔,牠們在演化的過程中,翅膀消失了。因為紐西蘭沒有人類和其他哺乳類掠食者,所以牠們不需要翅膀。紐西蘭其他小型原生物種也有許多已經滅絕或是將近滅絕,包括蛙類、蝸牛、大型蟋蟀,以及一種類似老鼠的蝙蝠,牠們能夠捲起翅膀奔跑。

化石紀錄顯示,摩亞鳥在紐西蘭生活了數百萬年。牠們為什麼滅絕了?何時滅絕的?當西元一千年毛利人的祖先抵達紐西蘭時,摩亞鳥和其他原生物種是否還活著?

1966年我首度造訪紐西蘭時,人們認為是氣候變遷造成摩亞鳥滅絕。毛利人剛出現時,牠們已經來日無多了。人們相信毛利人愛惜環境,不會滅絕摩亞鳥。但是三個新的發現,顛覆了這個想法。

首先,紐西蘭的冰河時期約在一萬年前結束,之後的氣候更適合摩亞鳥。摩亞鳥滅絕的時候,環境中充滿食物,而且氣候是數千年來最好的。

第二,從毛利人考古遺址發掘出的摩亞鳥骨骸在定年之後,確定在毛利人剛踏上紐西蘭海岸時,所有種類的摩亞鳥數量都很多,其他還有許多種類的鳥,現在也只能從化石認識牠們。幾百年中,這些鳥類都滅絕了。幾十個物種在紐西蘭安居了數百萬年,然後在人類抵達之後便死光,這也太巧了。

第三,有一百多座毛利人考古遺址,顯示毛利人曾經切割了大量摩亞鳥,用土造爐灶烹煮,並且丟棄了殘骸。毛利人吃這些鳥的肉,把皮和羽毛當成製作衣物的原料,把骨頭製成魚鉤和飾品,同時在蛋上面鑿洞,放出蛋液後用蛋殼裝水。大量的摩亞鳥遺骸顯示,毛利人長久以來,一直殺害這些大型鳥類。

現在我們已經很清楚,毛利人滅絕了摩亞鳥,因為他們把鳥殺了,也取走了蛋,可能還毀滅了牠們棲息的森林。其他鳥類也遭到滅絕。

那麼蟋蟀、蝸牛和蝙蝠這些比較小的生物為什麼也滅絕了呢?森林消失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是主要是毛利人意外帶來的其他的狩獵者:鼠類。摩亞鳥是在沒有人類的環境中演化的,因此不會抵抗人類。那些小型的動物也是在沒有鼠類的環境中演化的,所以無法抵抗齧齒動物。

當第一批毛利人踏上紐西蘭,他們發現這片土地上到處都是陌生的生物。如果沒有發現這些生物的化石,我們也會認為牠們是從科幻世界中跑出來的。毛利人當時好像是到了另一個有生命演化的星球,之後,紐西蘭許多生物社群便崩壞了。歐洲人抵達之後,造成第二次崩壞,又有一些物種滅絕了。現在紐西蘭鳥類的物種是當初毛利人剛抵達時的一半,許多殘存下來的鳥類,不是將近滅絕,就是只能生活在有害哺乳動物稀少的島嶼上。幾百年的狩獵終結了摩亞鳥數百萬年的歷史。

馬達加斯加上消失的巨型動物

玻里尼西亞人不是唯一在史前時代讓生物滅絕的人。在距離紐西蘭半個地球遠的地方,非洲外海有世界第四大島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原住民是馬達加斯加人,他們是玻里尼西亞人的後代。玻里尼西亞人擅長長途航海,他們越過了印度洋,和非洲東部的人做生意,並且有些在一、兩千年前定居到馬達加斯加島上。

馬達加斯加上有許多獨一無二的生物,包括二十多種類似猴子的小型靈長類動物,叫做狐猴。在馬達加斯加的海灘上,有足球大小的蛋殼,這顯示當地之前有大型鳥類。這些已經滅絕的鳥類有十多種,不會飛行,身高可超過三公尺,牠們外型類似鴕鳥與摩亞鳥,但是更為巨大,現在稱為象鳥。化石紀錄顯示,馬達加斯加之前有許多大型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其中有巨龜、大猩猩那般大的狐猴,以及牛一樣大的河馬。

這些滅絕物種的化石,都是在只有數千年歷史的遺址中挖掘出來的。由於之前牠們已經演化並且存活了數百萬年,不可能全部在人類出現之前就死光。事實上,象鳥殘存的時間很久,阿拉伯的商人也知道牠們,並且在《辛巴達歷險記》中變身為巨鳥。

當然馬達加斯加上大型動物的消失,不全然是早期馬達加斯加人造成的。比起狩獵,有些非刻意的人類行為可能讓大型動物死得更快。人類焚燒森林,好取得放牧牛羊的草地,這使得動物的棲息地遭到毀滅;而人類引進的豬、狗可能會捕食在地面的動物和蛋。葡萄牙探險家在西元1500年抵達馬達加斯加時,之前遍布島上的象鳥已經消失得一乾二淨,只留下散在海灘上的蛋殼、地上的骨骸,以及關於巨鳥的模糊記憶。(續讀下篇:【第三種猩猩】人類摧毀後的棲地)


image

第三種猩猩(經典普及版):人類的身世與未來

作者: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麗貝卡・斯特福夫(Rebecca Stefoff)

譯者:鄧子衿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8/06/27

 

 

 

賈德・戴蒙第一部經典鉅作
榮獲英國皇家學會科普書獎、《洛杉磯時報》科普書獎
全新編寫經典普及圖文版

戴蒙希望他的書能夠幫助全世界的地球人面向未來,
改善當今年輕人將會繼承的世界,幫助年輕世代建立未來。

經典普及版說明

《第三種猩猩》自1992年首次出版至今已25年,在全世界與不同領域都造成廣泛的影響,在地球環境更加惡劣的此刻,為了使更多讀者與未來世代理解人類的特性,作者賈德.戴蒙與改編者重新改寫成《第三種猩猩(經典普及版)》。書中完全保留戴蒙核心觀點和論據的基礎且加入了新資訊,適當略去部分學術性較深的論證,運用通俗生動的例子以及大量插圖,將原書的觀點用更加親和、明朗的方式呈現給大眾,非常適合中學以上的學生閱讀,也適合還未曾閱讀這部經典著作的一般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