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只要管得好,暖化之下全球漁獲仍有機會增加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研究:只要管得好,暖化之下全球漁獲仍有機會增加

2018年09月10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只要採取措施、履行氣候義務,妥善管理全球漁業和捕魚權,不但可以增加利潤,還可增加漁藏。

研究作者認為,透過改善捕撈作業和管理,可以減少氣候變遷對漁藏的影響,即使氣溫升高至目前預測的上限——比前工業化水準高4°C,海洋中的魚類數量仍可能增加17%。反之,如果維持現狀,就算全球氣溫只上升了1°C,魚類的總生物量仍會下降5%。

捕魚。castgen(CC BY-NC-ND 2.0)

全球魚藏有賴良好的管理。圖片來源:castgen(CC BY-NC-ND 2.0)

世界各國政府4日在紐約舉行新全球性公海條約的第一輪會談。此次會談旨在保護被過度捕撈的全球魚藏,使關鍵漁藏的捕撈流程更加公平。

任何協議的談判都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達成共識後還要好一段時間才生效,但科學家表示,考慮到全世界海洋生態系所受到的威脅程度,這個議題已經迫在眉睫。

隨著氣候變遷使傳統棲息地暖化,部分物種已經開始播遷,過度捕撈也正嚴重破壞漁藏。然而,根據上月2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的論文,透過漁業管理適應氣候暖化,並建立良好的管理體系,如監測船隊,儘管有暖化等不利因素,全球漁獲量仍有機會增加。

即使升溫達到比前工業化水準高4°C,只要有妥善的管理,海洋中的魚類數量仍可能增加17%。然而,如果持續採用目前的方針,就算全球氣溫只上升了1°C,魚類的總生物量仍會下降5%。

研究作者之一、美國環境保護基金資深科學家克萊斯納(Kristin Kleisner)說,運用衛星和網路監測漁船等新技術可以更嚴密地管理,還可以即時對海洋生態系的變化做出反應,例如,當魚群數量下降,就重新調整捕撈規則。

當氣候暖化,提高漁業管理水準可以使漁獲量增加16%,每年海鮮供應量可以增加250億份,海洋中魚類數量可增加目前的近1/3。

這個發現非常重要,因為全球有超過10億人依賴魚類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尤其是旗魚和鯖魚等重要的魚種。克萊斯納說,研究結果顯示,政府應該迅速採取行動,導入現代化的漁業管理。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