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藻爆發蔓延新冰川 海產積毒素禍及人類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毒藻爆發蔓延新冰川 海產積毒素禍及人類

2018年10月15日
摘錄自2018年10月14日蘋果日報北極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北極近年受紅潮困擾,蔚藍冰海也「染紅」。香港《蘋果日報》記者跟隨香港科學家何建宗團隊前往北極,搜索形成紅潮的藻類,發現有毒的「擬菱形藻」蔓延至其他冰川,過去有鯨魚經食物鏈吸收過多毒素死亡。何建宗指,全球暖化助長毒藻在極地蔓延,憂慮融冰後懸崖累積雀糞跌入海裡,加劇海水富養化,進一步刺激藻類繁殖。

團隊經過3日出海,首次在Esmarkbreen冰川的海水樣本發現擬菱形藻。何建宗指,這種藻會產生有毒的「軟骨藻酸」,在貝類等海產體內累積,人進食毒素超標的海產會癲癇、喪失記憶,甚至死亡。此藻的爆發曾令溫帶和亞熱帶區的海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食用有毒海產可產生急性中毒,很多國家把它列入重要監測項目。若驗出濃度超標,便要封鎖魚和貝殼市場禁售。當鯨魚經食物鏈不斷累積毒素,數年前因而發生毒死鯨魚事件。

何建宗指,擬菱形藻屬廣溫性藻類,適應溫度範圍較廣,以往在長年城對面海域發現擬菱形藻,此次新發現當極地海域水溫在4至5°C,這種毒藻便能生存。他憂慮毒藻在極地急速擴散,成為漁業隱患。